该【肺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是由【jiyudian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肺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肺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一秒用力呼气量
正常范围:±;±。
检查介绍:一秒用力呼出量为深吸气末,以最快速度用力呼出的气量。
临床意义: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在有气道阻塞时,一秒用力呼出量V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呼气高峰流量()正常范围:(升/秒)。
检查介绍:呼气高峰流量():指在测定用力肺活量()过程中的最大呼
气流速。
临床意义:需和其他肺功能检查综合
判断。
l=J
时间正常范围:男:(升/秒)。女:(升/秒)。
检查介绍:肺功能检查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在临床上最常使用,也是敏感简便的最佳通气指标。
临床意义:将其所用时间称最大中期流速时间,。意义与(%)相同但更敏感、准确。""优越性在于不受性别、年龄、身高等影响。延长()程度标志阻塞性通气障碍严重程度,如肺气肿。
用力肺活量()
正常范围:男:+:2.
314+。
为异常-通气储备能力降低。
表示其大小。正常大于80%,低于60%
气量:;女:。
检查介绍:用力肺活量():也称时间肺活量。该指标是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
临床意义:实际上常用第1秒肺活量占整个肺活量百分比表示,称1秒率。
正常人大于80%,低于80%表明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存在,如哮喘。医学上还用低于80%及60%评判支气管哮喘发病的轻重程度。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正常范围:男:104+:
+。
检查介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受检查者按每秒一次,以最大最快速度呼吸12次气量再乘以5测得。
临床意义:本项检查实质是通气储备能力试验。用以衡量胸廓肺组织弹性、气道阻力、呼吸肌力量。医学上多用实测值与理论预计值的比例来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
正常范围:(升)左右。
检查介绍: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才是有效通气量。由潮气量()减去生理死腔量(),再乘以呼吸频率。
临床意义:需和其他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
每分钟静息通气量()
正常范围:男:+:4.
217+。
检查介绍:每分钟静息通气量():为潮气量()与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次数)的乘积。
临床意义:低于3升表示通气不足,高于10升为通气过度。应当指出,此项数值正常并不等于呼吸功能正常。
肺容量测定(静态肺容量)
正常范围:潮气容量:500。 补吸
检查介绍:潮气容量():这是指平静呼吸时,进入肺内的气体量。
补吸气量():指平静吸气后再用力吸入的最大气量。临床意义:医学上以肺活量实际测定值占理论预计值百分比表示,低于80%为异常。患有胸畸形、胸肺扩张受限、气道阻塞、肺损伤、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炎等疾病时,肺活量均降低。如肺活量、肺总量同时降低,多表示通气量减少。健康人随年龄增加肺泡老化,因弹性减退而扩张,残气、功能残气量相应增加。如两者同时异常增加则表示气道阻塞性通气不良,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正常范围:吸空气时为20;吸纯氧时低于70;儿童为5();正常青年人平均为8(;)60〜80岁可达24();一般不超过30。检查介绍: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2)为肺泡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之间的差值。此值可作为临床判断肺换气功能。
临床意义:显著增大表示肺的氧合功能障碍。同时,氧分压明显减低,常低于60,一般由肺内短路所致,如肺不张和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吸纯氧不能纠正。
中度增加的低氧血症,一般吸入纯氧可望获得纠正,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由于通气不足造成的低氧血症,若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正常,则提示基础病因多半不在肺,很可能为中枢神经系统或神经-肌肉病变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氧分压(2)正常范围:〜(80〜100毫米汞柱)。
检查介绍:氧分压是表示溶解在血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因氧分压与细胞利用氧的情况有关。临床意义:减低:见于各种肺部疾病。血液中氧分压低于55即有呼吸衰竭;低于30以下即有生命危险。
氧饱和度(2)
正常范围:%〜99%。
检查介绍:指血红蛋白被氧饱和的百分比,即血红蛋白的氧含量与氧结合量之比乘以100。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高压氧治疗。减低:见于肺气肿等缺氧性肺疾病、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肺弥散功能测定
正常范围:25〜37毫米汞柱/分。检查介绍:弥散功能是换气功能中的一项测定指标。
临床意义:弥散功能减退多见于肺间质疾病,如肺纤维化、矽肺、石棉肺、因呼吸膜增厚而造成,肺泡毛细血管阻滞、气体弥散受阻。此外,肺气肿、肺炎,血气胸等因弥散面积减少,弥散量也降低。
二氧化碳总量(2)
正常范围:24〜32/L。
检查介绍:二氧化碳总量是指血浆中所有以各种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2)的总含量,其中大部分(95%)是结合形式的。
临床意义:增高:
呼吸性酸中毒(肺气肿、肺纤维化、呼吸肌麻痹、支气管扩张、气胸、呼吸道阻塞)。
代谢性碱中毒(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缺钾及服碱性药物过多)。降低:
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休克、糖
尿病性酮症酸中毒、严重腹泻及脱水)。
呼吸性碱中毒(呼吸中枢兴奋及呼
吸加快等)。
补吸气量()
正常范围:;。检查介绍:补吸气量为平静吸气末再用力吸气所吸入的气量。
临床意义:补吸气量是肺活量的主要组分,需和其他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
功能残气量
正常范围:±;
±。
检查介绍:残气量为深听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
临床意义:减少:肺纤维化,肺切除后等。
通气/血流()比例测定
正常范围:通气/血流=4/5()。检查介绍:全肺肺泡通气量与流经全肺血量的比例称通气、血流比例。临床意义:通气/血流()异常,无论升高或降低无疑均是导致机体缺氧、动脉血氧分压下降的主要原因。,见于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水肿等病。,见于肺动脉梗塞,右心衰竭。
肺活量
正常范围:;。检查介绍:肺活量为深吸气末尽力呼出的气量。
临床意义:减少:各种肺实质病变,肺气肿,胸膜病变,胸廓畸形,呼吸肌无力或麻痹等。注意:肺活量受年龄、性别、身长、体表面积等的影响,故应以预计值百分率作为指标来判
断。正常人群为100±20%,V
80%为减少。
肺总量()
正常范围:±;
±。
检查介绍:肺总量为深吸气后肺内所
含的气体总量,即等于肺活量加残气
检查介绍:深吸气量为平静呼气末尽
力吸气所吸入的气量,即潮气量加补
量。
吸气量。
临床意义:增加:肺气肿,老年肺,降低: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的各种情况使肺总量明显降低。注意:肺总量正常不一定代表肺功能正常,因肺活量和残气量的增减可互相弥补。
残气量/肺总量比值
正常范围:;。检查介绍:残气量为深听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
临床意义:深吸气量是肺活量的主要组分,,需和其他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
通气贮量比
正常范围:>。通气贮量比=(最大通气量-静息通气量)/最大通气量。
检查介绍:通气贮量比为较好的通气贮备功能指标。
临床意义:增加:肺气肿,小气道在
临床意义:<
过闭合等。残气量及肺总量明显增
足。常用于胸外手术前的肺功能评估
气肿、肺心病等。残气量/肺总量比无效腔气量/潮气量比值值与年龄有关,随年龄而增加,老年
正常范围:〜。。
检查介绍:肺功能检查的一部分。
临床意义:比值增加:表示有效通气
深吸气量
加,提示慢性阻塞性通气障碍,如肺
及职业病患者的劳动力鉴定。
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
FVB
正常范围:>。
检查介绍:一秒用力呼出量为深吸气末,以最快速度用力呼出的气量。
临床意义: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在有气道阻塞时,一秒用力呼出量V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残气量
正常范围:±;±。
检查介绍:残气量为深听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
临床意义:增加:肺气肿,小气道过早闭合等。残气量明显增加,提示慢性阻塞性通气障碍,如肺气肿、肺心
病等。
二氧化碳分压(2)
正常范围:~(35~4
8毫米汞柱);
~(32~4
5毫米汞柱)。检查介绍:又称二氧化碳张力,指血浆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压力。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肺泡通气不足,二氧化碳蓄积,为代谢性碱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如肺心病等。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55毫米汞柱)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引起呼吸衰竭的危险降低:见于肺泡通气过度(呼吸快、深),二氧化碳排出过多,为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如哮喘等。
气体分布
正常范围:一次呼气(氮稀释)法
<;重复呼吸(氮清洗)法V
。
检查介绍:气体分布测定主要用于了解通气分布情况。
临床意义:由于气体分布异常可在无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出现,故是较敏感的通气功能测量指标。
肺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