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凡例
目次(增修订附录)
附录Ⅰ制剂通则
Ⅰ A 丸剂
Ⅰ B 散剂
Ⅰ C 颗粒剂
Ⅰ D 片剂
Ⅰ E 锭剂
Ⅰ F 煎膏剂
Ⅰ G 胶剂
Ⅰ H 糖浆剂
Ⅰ I 贴膏剂
Ⅰ J 合剂
Ⅰ K 滴丸剂
Ⅰ L 胶囊剂
Ⅰ M 酒剂
Ⅰ N 酊剂
Ⅰ O 流浸膏剂浸膏剂
Ⅰ P 膏药
Ⅰ Q 凝胶剂(增订)
Ⅰ R 软膏剂
Ⅰ S 露剂
Ⅰ T 茶剂
Ⅰ U 注射剂
Ⅰ V 搽剂洗剂涂膜剂(增订)
Ⅰ W 栓剂
Ⅰ X 鼻用制剂
Ⅰ Y 眼用制剂
Ⅰ Z 气雾剂喷雾剂
附录Ⅱ
Ⅱ A 药材取样法
Ⅱ B 药材检定通则
Ⅱ C 显微鉴别法
Ⅱ D 药材炮制通则
附录Ⅴ分光光度法(内容同二部“分光光度法”)
/2005/flcg/1/(第 1/3 页)2004-3-17 15:32:3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Ⅴ 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Ⅴ C 红外分光光度法(内容同二部“红外分光光度法”)
Ⅴ D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附录Ⅵ色谱法
Ⅵ B 薄层色谱法
Ⅵ D 高效液相色谱法(内容同二部“高效液相色谱法”)
Ⅵ E 气相色谱法(内容同二部“气相色谱法”)
Ⅵ G 毛细管电泳法(增订)(内容同二部“毛细管电泳法”)
附录Ⅶ
Ⅶ G pH值测定法(内容同二部“pH值测定法”)
附录Ⅸ
Ⅸ B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增订)
Ⅸ H 水分测定法
Ⅸ P 酸败度检查法
Ⅸ Q 农药残留量测定法(增订)
Ⅸ R 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内容同二部“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Ⅸ S 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
Ⅸ T 甲醇量检查法
附录Ⅹ
Ⅹ A 浸出物测定法
Ⅹ B 鞣质含量测定法
附录Ⅺ
Ⅺ A 溶液颜色检查法(内容同二部“溶液颜色检查法”)
Ⅺ B 粒度测定法(增订)
Ⅺ C 可见异物检查法(原澄明度检查法)
附录Ⅻ
Ⅻ A 崩解时限检查法
Ⅻ C 最低装量检查法
Ⅻ D 膏药软化点测定法(增订)
Ⅻ E 贴膏剂黏附力测定法(增订)
附录ⅩⅢ•
ⅩⅢ A 热原检查法
ⅩⅢ B 无菌检查法
ⅩⅢ C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ⅩⅢ D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增订)
/2005/flcg/1/(第 2/3 页)2004-3-17 15:32:3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附录Ⅹ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增订)
附录ⅩⅦ灭菌法(增订)
附录ⅩⅨ
ⅩⅨ A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增订)
ⅩⅨ B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增订)
返回顶端
/2005/flcg/1/(第 3/3 页)2004-3-17 15:32:38
_凡例(2000年版一部)
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中国药典》一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实施,上版或同品种原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除特别注
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凡例”是解释和使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并把与正文品种、附录及质量检定
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凡例和附录中采用“除另有规定外”这一修饰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
在正文品种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药典中引用的药品系指符合本版药典收载的该药品标准正文规定的品种。
附录中收载的指导原则,是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及编排
一、正文品种按中文名笔画顺序排列,同笔画数的字按起笔笔形─丨丿丶乛顺序排列;单列的饮
片及提取物等排在其药材的后面;制剂中同一品种凡因不同(如丸剂的类型)须单列者,在其名称后加
括号注明;附录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按分类编码;索引分别按中文索引、汉语拼
音索引、拉丁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顺序排列。
二、每一正文品种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
名与拉丁名);(2)来源;(3)处方;(4)制法;(5)性状;(6)鉴别;(7)检查;(8)浸出
物;(9)含量测定;(10)炮制;(11)性味与归经;(12)功能与主治(13)用法与用量;(14)
注意;(15)规格;(16)贮藏;(
中国药典2005一部凡例及附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