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放飞蜻蜓有感 】是由【whetyo】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放飞蜻蜓有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教《放飞蜻蜓》有感
联络小学王娟
对于陶行知先生,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之精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得多么精彩,朴素粗浅,通俗易懂。特别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至理格言,那么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久主题.
〈〈放飞蜻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表达出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和保护之情。
课前我准备了一些有关蜻蜓的一些图片和标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欢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近、亲近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冲动,愿意去理解、学习。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
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抓住两条线索进展教学:一是让学生理解蜻蜓的特点、功能及对人类的好处。二是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中让两条线索同时展开。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陶行知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
这个教学故事其实是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看到孩子在捉蜻蜓谈起的: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学生的答案,学生一下子可以读到。吃虫子,吃露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孩子的答案是开放的,这些答案到底哪个正确?陶行知在孩子们答复之后,给了学生更明确的答案。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肯定会有明确的认识。所以第七自然段开头就说“孩子们点点头。"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这又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从第一问题来看,学生答案这么多,这个问题肯定也难以答复,孩子只能假设。所以就出现了直接观察性的答案—-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一种猜测性答案-—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在学生不知之时陶行知向孩子介绍了蜻蜓的尾巴,非常有趣,孩子们读这个答题也会感受到原来蜻蜓的尾巴真的值得研究。
关于蜻蜓的头部,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提出,陶先生沿着尾巴的作用直接谈起,本质上却是一个重要问题。把其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蜻蜓。
“把它放了,好不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成了文章的结局,这个问题的出现,肯定是在最后,放是有理由的,放是学生真正明白以后才能做的事。
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祥”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和蔼可亲。“小心"说明陶行知先生注意不同孩子有不同的个性。“指着”“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表达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妙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充分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蜻蜓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语文上感受到上科学课的有趣,同时又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品味到语言文字的优美。例如,让学生知道蜻蜓是大型昆虫,身体修长,色彩艳丽,体态优雅,飞行灵敏敏捷,有趣而诱人,是人们喜欢欣赏的昆虫。专门捕食各种小型蛾类,蝇,蚊等昆虫。一支蜻蜓一小时能吃二十只苍蝇或八百四十只蚊子。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在产卵。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部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
通过资料让学生理解到蜻蜓是“捕虫能手",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为下文放飞蜻蜓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这篇课文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美妙品质-——-对孩子们的关心,不仅仅表达在课堂,学校里,更是表达在生活中;他的教学方式,不是大声呵斥,不是强迫灌输,是理解,是因势利导,是循循善诱。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孩子们的一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和诱导!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老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另外,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和诱导!
放飞蜻蜓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