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班级文化设计理念.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班级文化设计理念 】是由【Alone-丁丁】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班级文化设计理念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班级文化设计理念
首先,明白班级文化的含义:什么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序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构建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明确你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及意义
(一)一般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
1、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3、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
4、学生竞争上岗,落实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
5、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6、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扩大班级藏书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写好读后感,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了:
(一)用温馨的教室文化陶冶人
1、布置让教室成为一个温暖的家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2)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教室的美化。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可贴于教室显眼的地方,比如黑板右上方);班级
制订和实施制度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新生入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是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校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要长期坚持,要注重落实。
、公平、公正。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或者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制度从实施之日起,就要保证它的公正性。
(三)培养健康的行为文化塑造人
1、健康的生活行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举止文明)
2、有效的学习行为(尊规守纪,学习习惯)
学生习惯养成,凸显文明规范的时代素养。青少年的教育是习惯养成教育。因此,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规则意识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教师应该率先垂范,班干部应该身先士卒,学生应该严以律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小组合作习惯、预习习惯、整理习惯、使用双色笔和纠错本的习惯、聚焦习惯、展示时的站位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要防止简单化,杜绝一刀切。只有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按照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人、塑造人;只有发挥活动育人、环境育人、阵地育人、实践育人的工作优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启发、养成习惯,才能使文明素养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硕果。
3、得体的交往行为(尊敬父母,尊敬老师,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待人有礼貌,诚实守信,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包括以下内容:提倡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处理好师生关系,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行树立威信;教师要培养民主作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对学生不抱成见和偏见,公平对待全体学生;当与学生发生冲突时,要善于理解学生。
4教师的引领行为(为人师表)注重学生人格培养,体现富有底蕴的人文气息。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教师则要履行好教育职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创新意识,人文意识,着力提高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让文明、高雅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四)灌输高尚的精神文化净化人
1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精神、班名、班级目标、班级口号)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1).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例如,我在接手六年级这个班之初,就把班级口号“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一生”、班级目标“做最好的自己创最好的班级争最好的成绩”等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读书活动、手抄报评比、红歌演唱会等,我尽可能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我班的各项活动都能在紧张而又有序的气氛下运行,往往是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
(3)加强团队精神培育,营造和谐共进的班级氛围。高效课堂要的是我们的团队精神。一个没有团结的军队,难以打胜仗,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团结就是力量,团队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力量会推动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会激励我们积极进取。因此加强团队精神教育,就是要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沟通意识,进而在班级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形成和谐共进的生动局面,使团队精神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在班级工作中,我都努力提倡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作为班级座右铭,使学生重视团结合作,打好团队战。
直到今天我们真正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团结让我们谱写了优美的篇章。高效课堂让我们学会了合作。通过我们的合作,一道道难题迎刃而解。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社会,一个不会合作的人难以立足社会。高效课堂不但让我们学到了知识,而且增强了我们的能力。
2激励性的小组文化(组名、组训、组号、组徽)
小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窗口,它既要围绕班级主题文化,又要彰显小组个性,因此小组文化显得尤为重要。组名、组训、组号、组徽都必须对小组成员具有激励作用,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必须是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形成的。如:勇攀高峰、拼搏、奋斗、团结、明日阳光、翱翔等。围绕高效课堂理念在前面黑板上张贴“学习因主动而快乐、课堂因展现而精彩”。
3多彩的班级特色(活动)
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趣味运动会、读书演讲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意识;积极对待各种活动,培养班级凝聚力;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艺术节,培养集体荣誉感。
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这是我们班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每个星期的班会课,我们都开展了养成好道德、好习惯的系列班队活动,如“讲礼仪”、“提意见”。同时,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如母亲节、端午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其次,我还组织开展了一些主题教育活动。譬如,为了体验集体的力量、增强集体荣誉感,开展了我们共同的家”、“我眼中的自己”等活动。为了加强安全意识,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的活动等。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了学生彼此之间的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了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
班级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归根到底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用文化的理念统领工作,用文化的氛围熏染学生,用文化的互动影响学生,最终使学生养成一定的文化素养,实现素质的提高。
简单地说,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裁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作为整个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班级文化的内在素质决定了它必然负载着诸多功能:(1)教育功能;(2)凝聚功能;(3)审美功能;(4)激励功能;(5)规范功能。良好的班级文化像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同时像一个大情感场,产生一条条情感链,形成一股股强烈的情感流,流向每名学生的心田,驱使着学生自觉自愿地、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熏陶、教育和鞭策,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产生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无形力量,从而产生自主、自求、自得、自乐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行动。
一、教室文化:让学生的生命自由成长
教室环境作为班级文化中的物质组成部分、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可以催人奋进,可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可以改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式。
(一)让教室成为无限认知的世界
如:一年级的孩子大多不认识字,老师可以在教室里贴满图片和字;春节到了,教室里张贴春联,挂上灯笼,让教室充满节日的喜庆,成为知识的天地……
(二)让教室成为散发书香的天地
我们应该设立专门的图书角,上面摆满孩子们喜爱的书,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立、温馨的阅读空间,让他们徜徉其间,浸润其间,去领略文化的魅力,感受浓浓的人文气息。
(三)让教室成为回归生活的家园
我们的教室应洋溢着温馨的生活气息和浓浓的童趣。比如:随季节变化,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布置成
“春色明媚”、“星光灿烂”、“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风格,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本地的特产和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辟养殖角,让美丽的鲜花、可爱的小动物伴随孩子的学等对话的世界
“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说话。”在墙上可挂上学生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让学生与伟人对话,让伟人们精髓的语言魅力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座右铭,使学生在伟人们高尚的情操和品格的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熏陶。
(五)让教室成为不断生成的空间
有位老师作了以下尝试:低年级的教室布置了很多字卡,很多孩子开学几天就把一个学期要学的生字都认完了。如何使这些生字有着长效的作用?老师又作了这样的尝试:给这些字找些朋友,这些字是可以移动的,它们随时可以随孩子的意愿找到它们的朋友,组成词语,孩子们还可以为它们找家,给它造个句子,说一段话,就贴在它的旁边,孩子们还可以给这些创作作一些评价。中年级的教室除了学生的作品之外,还可以贴满孩子们从网上,报纸和各种媒本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优秀的作业;高年级还可以以一个专题进行讨论,比如“懂得感恩”、“善于思考”等,让教室成为孩子们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地方。
(六)让教室成为挑战自我的擂台
如:每学期开学初,让孩子们在自己班级设计的“心愿树”或“成长袋”上挂上这学期自定的一系列奋斗目标——“遇事镇定不慌”、“不哭”、“勇敢回答问题”……
(七)让教室成为展示才华的舞台
加拿大的教育体现着“机会的均等”。每年的秋季,学校组织“开放日”。学校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学生的作业和老师的批语放在每个孩子的桌子上。教室周围的成绩布告栏里张贴着学生的作品,每名学生只有两张。每人都展示自己最好的作品;他们都是自己和自己比,他们不允许几个特的作品霸占了大家的成绩栏,体现了机会的均等。
二、行为文化:让学生的身心快乐舒展
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
孩子的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活动题材,班主任要善于从多视角、多领域、多层面去捕捉,去发现、去挖掘、尽可能让学生自主策划活动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根据班级文化建设中动态生成的信息与存在的问题,开展适合学生生活世界与内心需求的教育活动。

“节目文化“中就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
1、以深受学生喜爱的“赏春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为核心,开展多姿多彩的学生活动,如“艺术节”可以开展艺术知识竞猜活动,现场书画大赛,英文歌曲人人唱活动、艺术作品展示等活动,“赏春节”可以组织春游踏青活动,“寻找春天的脚步”摄影比赛,植树活动,“我用小手画春天”等活动。
2、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缤纷节日”活动。比如:9月可以开展“名人和他的老师”故事会,“假如我是老师”演讲,敬师卡制作比赛,“唱给老师的歌”演唱会等活动,10月可以开展“我爱祖国山河美”图片展,“我最喜欢的风景名胜”手抄报展览等活动,中秋节前后,可以开展天文知识竞赛,月亮的传说故事会、家庭中秋联欢创意等活动。
三、制度文化:让学生的言行自觉完善
我们把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之为制度文化。
(一)让学生民主参与班规的制定
我们的制度不要总板着一张冷冰冰的面孔,举着“禁止”、“不许”的权杖,应更多的是启发,是诱导,要充满“人情味”,体现浓浓的文化味。下面是一个班的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
(1)它默默地承载着我们的重量,即使我们的重量一天天地增加。你忍心听到它痛苦的呻吟,看到它残损的肢体吗?(不损坏桌凳)
(2)一滴水就有一朵花的故事。(节约用水0
(3)大地是一位朴实的老人,它可不愿再让我们给它涂脂抹粉。(不乱丢瓜皮果壳)
(二)让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的管理。
如建立
“班级小岗位负责制”。
四、精神文化:让学生的灵魂健康高尚。
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精神文化”,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风貌、个性特点、人格魅力的高度表现。
(一)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催化精神文化
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团结友爱的生生关系。
(二)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中熏陶文化气息。
(三)在多元的文化载体中提升文化品位。
如一个六年级的班级设立了“寻找美的足迹”专栏,这一专栏分成了几个专题:音乐美、绘画美、自然美、人性美等,并配合各种寻找美的活动进行。当专题活动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即时开辟一个对美的认识的总结性专题,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探讨美的本质,提升其思考美的深度,形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再如通过晨会、班会展示班级文化;依托网络拓展班级文化;通过班级日记升华班级文化;以古诗词为切入口,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在多彩的班级特色中张扬文化个性。
班主任应精心组织,师生共同讨论,认真筛选,决定本班级文化特色的内容、载体、特色名称,特色口号,班题班短短几天徽,班旗以及班徽、班旗的解读。

班级文化设计理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one-丁丁
  • 文件大小3.45 MB
  • 时间2022-10-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