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寓言小故事集锦.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古代寓言小故事集锦 】是由【书生教育】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古代寓言小故事集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古代寓言小故事集锦
导语:中公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量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互相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应了劳感人民健康、朴素的思想,闪烁着人民无量的智慧和崇高的道德光辉。
下边是小编整理采集的古代寓言小故事,欢迎阅读!
篇一:古代真理小故事3则
莫问前途
【战国】郑詹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君之心,行君之事。”
——《楚辞·卜居》
【背景介绍】
楚国医生屈原伤时感事,却遇到奸党的诬陷而被放逐异乡,连着三年都不可以见到楚王。屈原心中一片茫然,不知该何去何从,于是就向太卜(负责占卜算卦的官员)郑詹尹咨询自己的前途。
屈原问道:“我究竟该怎样?是该为,仍是得过且过?是该洁身自爱,仍是狼狈为奸?是该像骏马同样昂昂千里,仍是像水鸟同样平常波中?是要与鸿鹄比翼,还
是与鸡鸭争食?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郑詹尹回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君之心,行君之事。(一尺虽长,但有时却会感觉它短;一寸虽短,但有时却恰好感觉它长。先生自然不用多虑,按
照你自己的意向做你想做的事就好了!)”【随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长长短短谁又说得清?
郑詹尹并无给屈原答案,其实屈原也不需要答案。
真实的强者是不会去算命的,因为去算命自己就意味着向命运折服,而只需向命运折服,就不免遇到命运的愚弄。
燃起烛光
【春秋】燕相:“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背景介绍】
春秋时候,有一个楚国人给燕国的宰相写信。因为天气已晚,他便对佣人说:“举烛”。因为他写得太专心,将这两个字也写在了信里。
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后,看到信中无缘无故的“举烛”二字,特别奇异。经过一番思索,他才茅塞顿开,解说道:“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举烛就是要倡导清正开通的政策,就要任用贤才!)”于是他带着这封信向燕王报告。燕王一听也很快乐,
于是就依据“举烛”的理解任用贤才,推行开通的政策,竟然也把燕国治理得很好。
【随感】
燕国最后能推行开通的政策、百姓能安家乐业,
绝不是一个有时的偶合,而是燕王以致燕国全体百姓
的道德、智慧和福报积累到必定程度的必定结果。其
实,早在这封信抵达燕国以前,燕国的烛光就已燃起。
人师难遭
【东汉】魏昭:“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以素丝之质,邻近朱蓝!”
——《尚友录》
【背景介绍】
东汉有名的博学大师郭泰,自幼勤苦学习,博通经史,且为人刚正。其众多弟子中有一个来自陈国的青年叫做魏昭。
魏昭首次见到郭泰,就拜倒在他脚下恳求道:“晚辈愿跟从在先生的左右,洒扫侍奉!”郭泰说:“你应该到讲堂上好好地念书,大老远跑来随着我做什么?”魏昭答道:“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以素丝之质,邻近朱蓝!(能教授知识的老师简单遇到,但是能教会如
何做人的老师太难得了。我愿意用自己贞洁的实质,来接受先生的熏染!)”
于是郭泰就收下了这个侍从。一次,郭泰患病,几次三番犯难魏昭,魏昭都没有一丝恼恨。郭泰这才说:“我过去不过知道你的面貌,此刻天知道了你的心。”此后,郭泰就把魏昭看作了诚心的朋友。
【随感】
一个真实意义上的“老师”,不单要教授知识与技术,更要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知识与技术的教授在讲堂上就能达成,但是个人的熏染,若不是在平时生活中以身作则,唯恐很难有成效。
篇二:凿壁借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念书,但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此后,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特别名贵的,有书的人不愿轻易借给他人。匡衡就在农忙的节气,给有钱的人家打散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正午歇晌的时候,才有时间看一点书,因此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
完。匡衡很焦急,内心想:白日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能够多利用一些夜晚的时间来看书。但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夜晚,匡衡躺在床上背白日读过的书。背着背着,忽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本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街坊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方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明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勤苦地学习,此后成了一个很有学识的人。
原文:
匡衡好学而烛,街坊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
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
人书遍读之。”主人叹息,资给予书,遂成大学。
启迪:‘凿壁借光’表现了匡衡人穷志坚,奋发念书的精神。
篇三: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固然中原各国渐渐认可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域的某些少量民族部落却不理这一套。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
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róng)的少量民族又入侵了燕国,侵掠粮食、牲口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齐桓公征采管仲的建议,管仲说:“山戎常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平定的忧患,必定要征服。”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
齐侯大军到了燕园,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管仲说:“山戎固然跑了,但此后还会来骚扰。我们不如一追究竟,完全打倒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齐桓公听了管仲的建议,向北追击山戎。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又对齐桓公说:“邻近有个无终国(今河省玉田县),与我们素有来往,他们也和山戎有仇,能否请他们给我们领路,一起攻打山戎?”齐桓公马上派人带着礼品去无终国求助。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战。
山戎的领袖叫密卢,他听闻齐、燕、无终三国联
合征伐,知道打可是,就带着一些心腹和金银财宝向
北方逃跑了。来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诚了。
齐桓公为了使山戎真实心服,传令不准损害山戎降兵
和百姓。山戎遇到宽待,感谢齐桓公。齐桓公问他们:
“你们的领袖跑到哪里去了?”他们说:“必定是去孤竹
国借兵去了。”齐桓公决定追踪追击,捉拿密卢,征伐
孤竹国,完全除去北方混乱的隐患。
再说密卢逃到孤竹国,向国君答里呵求助。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前往迎战齐军,不料,黄花一出阵就被齐军打得大败。黄花逃回去对答里呵说:“齐侯率军前来,可是是要捉拿密卢,与我国毫没关系。我看不如杀了密卢,与齐侯讲和,方能保全我们自己”。另一位大臣则献计说:“北方有个地方叫‘旱海’,又称‘迷谷’,那边茫茫荒漠无边,路程难辨。假如能把齐军引入‘迷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齐侯人马三军淹没。”
黄花听到这里动了心眼。于是去杀了密卢,割下了首级,直到齐侯军中,献上密卢首级,并称答里呵已经率军逃跑,自己愿归顺齐侯,为齐军带路,追击答里呵。齐侯见黄花献上密卢首级,便信认为真,带领大队人马随着黄花向北追击。黄花在前面领路,齐侯人马随后紧跟。进了荒漠,才拐了几个弯就找不到路了。茫茫无垠(yín)的黄沙,恰似静静的海洋,既分不清东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后左右。齐桓公想找黄花来问一问终究是怎么回事,但哪里还有他的影子?
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奸计。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夜幕笼盖着大地,周围乌黑一片,西寒风一个劲地刮,冻得士兵直颤抖。好不简单等到天亮,才发现人马已零落不全。齐桓公命令赶忙找寻出去的道路,但大队人
马转来转去,怎么也走不出这个迷谷。这时,管仲猛
然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程,便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好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精选几匹无终
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也许能够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固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其他方法,就赞同试
一试。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面。几匹老马不慌不急地走着,果真走出了迷谷,回到了本来的路上。大家虎口余生,都钦佩管仲智谋过人。此后,“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季住在山的南面,夏季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就挖掘蚁穴,找到了水源。依靠管仲和隰朋的圣明,碰到他们所不认识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讨教课习看作是羞愧的事,此刻的人却不认可自己愚笨、不知道学习和汲取贤人的智慧,不太甚分了吗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诱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古代寓言小故事集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生教育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