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老庄与道家思想
2016年11月13日
主要内容
四
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
一
二
三
五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家与儒家的对比
道家学说的现代意义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道家的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道家学说的其他部分都是围绕着“道”而逐层展开的。
“道”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合于道”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道家各派对于道的描述存有一定的差异,
但“道”有几个
基本的特征却是
各派所公认的。
一、道为万物之源
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其核心范畴就是一个“道”字。“道”为万物之宗,是宇宙的本体,是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
老子研究了天地万物的起源问题,提出“道”为世界最初根源的学说,他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是老子设定的道产生万物的秩序。道为万物之源,而自身却不再有源。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二、道为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据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又曰:“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这里老子是把“道”作为字宙万物存在的根据。
庄子也提出了“本根”的概念:“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本根是宇宙的最高根本,万物所以存在的根据。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三、道效法自然的品格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曰: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四、道是无形的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
道;名可名,非常名。”
而庄子一方面认为,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先。”
一方面又认为,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五、道确实存在
老子说:“道之为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庄子也说:“夫道,有情有信”,“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六、道之辩证法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且“周行而不殆。”
庄子也说:“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是谓天均。”
老子又曰:“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庄子也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
(二)道家的演变
①先秦道家思想; ②黄老道学; ③魏晋玄学; ④后期道家、道家与道教
中国文化概论——老庄与道家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