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儿推拿穴位.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儿科常用穴位及操作
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体表形态标志法;简便取穴法。
小儿推拿穴位包括:
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经验穴、阿是穴、推拿特定穴。
特点:
1、形态——点状、线状、面状。
2、分布——大多数在头面和四肢(特别双手)
3、联系——散在的,没有经络样的联系。
4、理论——初步的、朴素的、部分的,尚未连贯成系统。(直接来源于实践)。
1、五脏六腑——心经、大肠、膀胱等
2、人体部位——五指节、腹、脊等
3、作用功能——端正、精宁等
4、五行学说——脾土、肝木等
5、山谷河流——山根、洪池等
6、建筑物体——天庭、三关等
7、动物名称——老龙、龟尾等
8、哲学名词——阴阳、八卦等
名称
五经穴
(1)位置:五指末节罗纹面
拇食中无小指
脾土肝木心火肺金肾水
(2)手法:旋推为补,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
次数:100到500次。
(3) 作用:
脾常不足,宜补不宜清
肝为将军,只清不补
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补
肺为娇脏,可清可补
肾无实证,只补不清
腑之穴
(1)位置:
胃——拇指桡侧二指节
大肠——食指桡侧
小肠——小指尺侧
膀胱——第五掌骨和指骨的尺侧
胆和三焦无特定部位
(2)手法:
上推为补,下推为泻,来回推为调,平补平泻,保健用调法。
(3)作用:
大肠虚寒:用补法
大肠湿热:用泻法(30min有效)
小肠:泻法,代清下焦湿热
胃:清法,食滞中焦

小儿推拿穴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xingmaoj
  • 文件大小1.55 MB
  • 时间2017-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