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放飞蜻蜓》教案 】是由【麒麟才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放飞蜻蜓》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伴侣,激发同学爱惜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疼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其次段(2-10小节)
1、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
2、同学自学:在陶行知和小伴侣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3、小组合作,争辩、沟通
(1)指名沟通
(2)评议,补充完善
(3)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学问
(4)老师总结
4、感悟朗读
(1)自读
(2)指名读
2
(3)同学评议
(4)练读
(5)感情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
1、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2、争辩沟通(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3、朗读感悟
三、自读争辩,感悟陶行知的为人
1、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
2、争辩沟通
3、老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敬重同学、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
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
20、放飞蜻蜓
陶行知
捉→放
《放飞蜻蜓》教案2
教学目标:
3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学问,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加爱惜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学问的爱好。
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仿照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学问,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仿照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预备:课本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揭示课题
(2)指名读。
(3)集体读。
(4)提问:课文叙述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5)过渡,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0节,从陶先生和小伴侣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
2、生自主阅读。
3、组织沟通。
4
4、找出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5、指导朗读。
6、默读比较,发觉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7、师讲解蜻蜒点水
8、检查预习状况:说说蜻蜒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
9、迁移练习:
10、学习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
师:(过渡)看起来普一般通的蜻蜓却如此奇异,孩子们听得都入神了。(引读最终一节)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协商 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敬重同学,信任同学有这样的觉悟,让同学自觉自愿地放飞蜻蜓)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焦急的心情,希望蜻蜓早回家。)翠贞张开小手往上一送,蜻蜓张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假如你就是蜻蜓,你想对人们说什么?
指导朗读:将这些描写陶先生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总结全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学完这篇课文,你都有什么收获?
6
3、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观看身边的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19
放
飞
蜻
蜓
好伴侣——
蜻
蜓
爱惜动物
珍爱生命
《放飞蜻蜓》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叙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伴侣,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同学要疼惜有益的动物,激发同学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学问的爱好。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动故事的进展,引起同学的阅读的爱好,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学问,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疼惜和谆谆教育。
6
捉蜻蜓识蜻蜓放飞蜻蜓,这三部分环环紧扣,前后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本文教学,老师要引导同学反复阅读品尝语言文字,通过角色朗读等形式,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从而激起对蜻蜓极其他动物植物的有关学问的求知欲,并领悟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伴侣,激发同学爱惜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同学反复阅读品尝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伴侣,激发同学爱惜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扣题质疑,理清脉络,学习生字新词。
7
一、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日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
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A、一读留意编写小节,画诞生字词语。
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争辩。
C、三读留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沟通:
A、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摩挲孑孓简洁
B、理解:
慈爱:慈祥。
孑孓:蚊子的幼虫。
口吻:口气。
8
D、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再读课文,依据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挨次给课文分段。
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订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同学带读生字,留意抢、蝇后鼻音。
2、分组相互学字形。
3、沟通,辨析:
抢枪蝇绳纹蚊
钩构饿我夏复
4、指导书写
5、描红习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读课文。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同学读文入境,探究自悟,从中得到启迪。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本课字词的把握状况。
2、介绍陶行知其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10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全部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简洁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终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宠爱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缘由。(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情愿放飞蜻蜓的理由。)
3、指导同学课堂争辩,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协商 、四人组争辩,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10
4、课堂争辩: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它是一种好玩的昆虫,尾巴可以把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周八方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与孩子说话态度和气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奇异。
(1)慈爱地摩挲着翠贞的小辫子?
婊?斫狻按劝?保?寤崽招兄?壬?劝?⒆印?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伴侣涉机理解什么状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同学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协商 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协商 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C、陶行知先生学问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学问,所以孩子觉得新颖好玩。
5、这样一个学问丰富,和气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习一下谈们的对话,留意把握人物的特征。
6、指导同桌练习全班呈现
《放飞蜻蜓》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