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计划.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计划 】是由【雨林书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计划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精选文档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力的观点

力能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力能改变物体的
形状
(或说成“力能使物体发生
形变”)。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
。力不可以独自存在。
(力发生在
两个物体之间:一个是
施力物体、一个是
受力物体。)
:
F


力的单位是
牛顿,简称牛,符号是F。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概为
1N,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概是
1N——2N。

因素(影响力的
作用成效的因素)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互相的。
知识点2:弹力

①弹性:受力时物领会发生弹性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本来的形状的性质。
如:弹簧、气球、钢尺、橡皮筋、球类等。
②塑性:受力时物领会发生塑性形变,不受力时不可以自动恢还本来的形状的性质。
如:橡皮泥、面团等。
:①互相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等。
:弹簧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
(1)结构:主要由弹簧、指针、提环、挂钩和刻度板构成。
(2)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大小成正比。
(3)正确使用:
①察看:丈量前应当先察看量程和分度值;
②调试:用手拉动几次挂钩,防止摩擦或被卡壳;并确认指针瞄准零刻度线,如有误差,一定校零;
③丈量:丈量过程中,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轴线方向(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④读数:保持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读数,视野应于刻度线相平。知识点3:重力
,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遇到的力叫重力,用符号G表示。
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来丈量。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所受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即G=mg,式中g=。
重力的方向老是竖直向下。应用: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用铅垂线来确立竖直的方向,以此来检查所砌的墙壁能否竖直。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知识点4:牛顿第必定律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
是有名的牛顿第必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注意】(1)定律是在大批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归纳得出的,不可以直接用实验考证。
2)“不受外力”是定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状况。它也包括物体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的状况。牛顿第必定律是成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
.
精选文档
理得出的。
3)“或”是指一个物体只好处于一种状态,究竟处于哪一种状态,由本来的状态决定,本来静止就保持静止,本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注意】(1)惯性是指物体总有保持自己本来状态(速度)的天性,不可以战胜和防止。惯
性是物体自己的固有性质,全部物体都拥有惯性。
2)惯性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没关,对任何物体,不论它是运动仍是静止,不论是运动状态改变仍是不变,物体都有惯性。
3)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相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外界因素没关,物体惯性大小就是指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4)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拥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一样的观点。不要说“遇到惯性”“惯性作用”。

1)明确研究的是哪个物体,它本来处于如何的运动状态;
2)当外力作用在该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与该物体相关系的其余物体上)时,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状况;
3)该物体另一部分因为惯性仍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
4)最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知识点5:摩擦力
: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挡
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
:
(1)互相接触且互相挤压;
(2)接触面粗拙;
(3)将要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
滑动摩擦力、转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
1)压力大小;
2)接触面粗拙。
静摩擦力的大小:依据二力均衡知识求解。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使接触面粗拙;
3)变转动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使接触面圆滑;
3)变滑动摩擦力为转动摩擦力;
4)使接触面分别。
知识点6:力的合成和受力剖析
.
精选文档
:
1)协力:假如一个力产生的成效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成效同样,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协力。
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协力叫力的合成。
3)分力:假如几个力产生的成效跟一个力产生的成效同样,那么这几个力就叫做那个力的分力。
:
(1)同向来线上方向同样的二力的合成:
协力大小等于这二力大小之和,即F合=F1+F2;
协力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同样。
(2)同向来线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
协力大小等于这二力大小之差的绝对值,即F合=|F1-F2|;
协力的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同样。
:
要剖析出物体所受的全部力,做到不丢力、不多力。每找到一个力,一定保证能找到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为保证受力剖析的正确性与完好性,可采用以下介绍的方法:
一重(重力);
二弹(支持力、压力、拉力、推力);
三摩擦(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转动摩擦力);
四其余(以上都剖析完,再剖析能否有其余力的存在。比如:磁场力、电场力等)。
知识点7:二力均衡和互相作使劲
定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均衡,或二力均衡。
【注意】以上定义的抗命题“物体受均衡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成立,即:物
体受均衡力作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条件:作用在物体间的二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假如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均衡状态。(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注意】判断能否为二力均衡时,以上四个条件,缺一不行,一定同时知足。
【比较】均衡力和互相作使劲
均衡力互相作使劲
同样点等值、反向、共线
不一样点同体(同物)不一样体(异物)
表示种类A→B←CA→B,B→A

1)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2)受均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3)受非均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将改变:①协力与运动方向同样→物体做加快运动
②协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③协力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
知识点8:固体压强
压力
1)定义:因为物体间的挤压而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大小:由物体的形变程度决定。
【说明】只有在水平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即F压=G。
研究压力的作用成效跟什么因素相关
.
精选文档
1)方法:控制变量法(变换法)
2)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理解】压强是比较压力成效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遇到的压力越大,压力产生的成效越明显,也就是压强
越大。
2)公式:假如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注意】①公式中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但在某种状况下,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如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就是这样。

F
p
S
②公式中的S是受力面积,它是施力物体挤压受力物体时,两者互相挤压接触的面积,而不是其余面积。
③压力F和受力面积S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压强p和F、S之间却有亲密的关系:在S一准时,p与F成正比;在F一准时,p与S成反比。
④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应用公式p=F/S计算时,单位要一致,特别是面积的单位一定用
m2。
3)单位:压强的单位是“牛每平方米”(N/m2)。在国际单位制中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
【比如】p=300N/m2=300Pa。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遇到的压力是
300牛。一张纸放在桌面上
,说明纸对桌面
的压强盛概是1Pa,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压强单位。

(1)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当压力F一准时,增大受力面积
S;
②-当受力面积S一准时,减小压力
F;
③在条件同意的状况下,能够同时减小压力
F和增大受力面积
S。
(2)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当压力F一准时,减小受力面积
S;
②当受力面积S一准时,增大压力
F;
③在条件同意的状况下,能够同时增大压力
F和减小受力面积
S。
知识点9:液体压强
: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都同样。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
深度
的增添而
增大。
(4)深度同样时,液体密度
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注意问题】(1)式中p表示液体的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h表示深度,。
(2)式中ρ液的单位必定要用kg/m3,h的单位要用m,计算出压强的单位才是Pa。
式中h表示深度,而不是高度,深度和高度这两个观点是有区其余,深度是指从液体的自由面到计算压强的那一点之间的竖直距离,即深度是由上往下量的,高度是指液体中某一点究竟部的竖直距离,即高度是由下往上量的。
(4)
式中g是常数,因此压强p液只与液体密度ρ液和深度
h相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形状等因素均没关,
因此在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时,重要紧抓住液体的密度和深度这两个量来议论。
(5)
p
液=ρ液gh只合用于液体以及
规则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而p=F/S是压强的定义式,合用于固体、液
体随和体。
解题技巧:
.
精选文档
①在盛有液体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按照液体压力、压强规律。即先计算p(p=ρgh),再计
F(F=pS)。
②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压强按照固体压力、压强规律。即先计算F(F=G液+G容器),再计算p(p=F/S)。
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张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3)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依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知识点10:浮力基础及浮沉条件
1、定义:全部浸入液体的物体都遇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力叫浮力。
【注意】(1)浸入有两个含义:①部分浸入(漂在液体表面,一部分留在外面)
②淹没(完好淹没)
(2)不不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遇到浮力,浸入气体的物体同样遇到浮力
2、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3、方向:竖直向下
4、称重法求浮力:F浮=G-F拉
【注意】只好丈量质量较小的物体,需要使用弹簧测力计
5、产生原由: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F向上>F向下)
6、压力差法求浮力:F浮=F向上-F向下
【注意】(1)只要要剖析物体所受浮力,不用再考虑物体所受压强差
2)再次印证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此公式只好合用于规则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7、浮沉条件:
名称
状态/过程
浮力和重力关系
密度关系
上调
过程
F浮>G
ρ物<ρ液
飘荡
状态
F浮=G
ρ物<ρ液
悬浮
状态
F浮=G
ρ物=ρ液
下沉
过程
F浮<G
ρ物>ρ液
沉入底部
状态
浮支



F+F=G
ρ
知识点11:机械功(功)
:在力学力,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挪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
体做了功。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挪动的距离。
:(1)有距离无力;(比如: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
动了一段距离。)
(2)有力无距离;(比如:推而不动;搬而不起。)
.
精选文档
(3)有力,有距离,但力与运动方向垂直。(比如:手提水桶水平行进。)
:W
:(1)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挪动的距离的乘积。
2)计算公式:W=Fs。
3)注意:①物体可能会同时遇到多个力的作用,在计算前必定要明确要计算的是哪个力做的功;②物体挪动的距离一定和这个力的方向一致;
③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假如单位不一致,要在计算行进行单位换算;④功的大小与物体做的是匀速运动仍是变速运动、所处的环境是平面仍是斜面没关。
: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知识点12:功率
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物理量符号:P。
单位:基本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
工程技术上还常用千瓦(kW)作为功率的单位。
36
1kW=1×10W;1MW=1×10W。
:
W
P。
t
各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要求:
P——功率——单位用“瓦(
W)”
W
——功——单位用“焦(
J)”
t
——时间——单位用“秒(
s)”
知识延长:若物体在恒定不变的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则P=Fv。
推导过程:
W
Fs
P
Fv
知识点13:机械能
t
t
能量
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拥有能量,简称能。
(2)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同样,也是焦耳,符号为J。
动能
1)定义:物体因为运动而拥有的能,叫做动能。
2)全部运动的物体都拥有动能。
3)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运动的速度。
【注意】质量同样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同样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
越大。
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因为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
【注意】在质量一准时,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高度一准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
大。
.
精选文档
弹性势能
定义:物体因为发生发生弹性形变而拥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拥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机械能
(1)定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动能+势能
机械能的变化
1)机械能不变:假如只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变,只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许说,机械能是守恒的。(无摩擦阻力)
2)假如有摩擦,则机械能减小。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荡秋千越荡越低、单摆越摆越低。
(3)假如有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增大。
比如,火箭发射、踢足球、随电梯上涨的人。
知识点14:杠杆
杠杆的观点: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注意点:①在力的作用下;②绕固定点转动;③硬棒;
:
F
F1
①支点“O”:绕固定点转动的点;
F2
1
l1
G
②动力“F”:使杠杆转动的力;
③阻力“F”:阻挡杠杆转动的力;
2
④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
的垂直距离;
Ol2
⑤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
的垂直距离;
:
①对于力臂的观点,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若其作用点不变,但力的作用方向改变,那么力臂一般也要改变;
力臂不必定在杠杆上;(必定/不必定)
,则它的力臂为0;
②画力臂的一般步骤(常考绘图题):
找出支点O;
作卖力的作用线,注意,延长线用虚线;
从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注意,垂线用虚线,并标上垂直符号;
,用大括号标明,并标上l1或l2;
杠杆的均衡
(1)观点:若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我们就说它均衡了;
注意:当杠杆匀速转动也属于均衡状态;
(2)研究杠杆均衡条件的实验:
①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调理杠杆自己,使它静止时处于均衡地点,每次都要求杠杆静止时处于水平地点,这样力臂的数值就能杠杆上直接读出;
F2=10牛O
F2=10牛
F2=10牛
L2=3厘米×6=18厘米
F1=10

L2=3厘米×6=18厘米
L2=3厘米×6=18厘米
G=10牛
G=10牛
G=10牛
L1=3厘米×6=18厘米
F1=20牛
F1=30牛
.
L1=3厘米×3=9厘米
L1=3
厘米×2=6厘米
精选文档
②实验数据:设计表格,剖析数据
③实验结论:杠杆均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也叫杠杆原理;即即公式表示为:
F1l1=F2l2;
(3)杠杆均衡条件的应用:
省力杠杆
费劲杠杆
等臂杠杆
观点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

特色
省了力,
费了力,
不省力
但费了距离
但省了距离
也不费劲
实例
撬棒、铡刀、
镊子、筷子、船桨、垂钓竿、
天平、跷跷板、定滑轮
瓶起子、
剪发剪刀
知识点15:滑轮
定滑轮:
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2)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
等臂杠杆

l2l1
(3)特色:使用定滑轮不可以
省力,可是能改改动力的
方向。
(4)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
F=G
绳索自由端挪动距离:
s=s
2


F
F1
绳索自由端挪动速度:
v绳=v物
:
(1)定义:和重物一同挪动的滑轮。
(可上下挪动,也可左右挪动)
(2)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
2倍的省力杠杆。
(3)特色:使用动滑轮能省
一半
的力,但不可以改改动力的方向。
F1
(4)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1/2G
l1
只忽视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F=1/2(G
物+G动)
绳索自由端挪动距离:
s绳=2s物
l2
绳索自由端挪动速度:
v绳=2v物
2
F
:
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特色: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改动力的方向
(3)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
F=(1/n)G。
只忽视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1/n(G

+G)

绳索自由端挪动距离:
s绳=ns物
绳索自由端挪动速度:
v绳=nv物
4)组装滑轮组方法:第一依据公式n=(G物+G动)/F求出绳索的股数。而后依据“奇动偶定”的原则。联合题目的详细要求组装滑轮。
5)滑轮组省力状况:几段绳索担当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提起重物所使劲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知识点16:机械效率基础
:(1)定义:对人们实用的,一定要做的功,叫实用功;
(2)用W有表示。
:(1)定义:对人们没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2)用W额表示。
.
精选文档
:(1)定义:实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是总合做的功,叫总功;
2)用W总表示;
3)W总=W有+W额
:(1)实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物理量符号:(读作yita)
3)计算公式:
W有
W总
(4)注意:①总小于1(或100%);
②往常用百分数表示;
③没有单位。
.
精选文档
机械部分公式汇总
:均衡条件F1l1F2l2
:(1)定滑轮:
2)动滑轮:
3)滑轮组:

FG,s
h
,v

v




F
1

动),s绳
2s物,v绳
2v物
(
2
G
G
F
1
G

动),s绳
ns物,v绳
nv物
(
G
n
:(1)WFs
(2)W
Pt
W
(2)P
W
Fv
:(1)P
t
t
:(1)基本公式:
W有
W总
(2)变形公式:
W有
W有
W总
W有W额
①W有
Gh
②W总
Fs
(3)竖直方向使用滑轮组:

W有
Gh
G
W总
Fs
nF
④不计绳重和摩擦:
W额
G动h
W有
W有
G
W总
W有
W额G
G动
①W有
fs物
(4)水平方向使用滑轮组:
②总
Fs

W

W有
fs物
f
W总
Fs绳
nF
①W有Gh
5)斜面问题:②W总Fs
W有GhW总Fs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雨林书屋
  • 文件大小131 KB
  • 时间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