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红色故事演讲稿(优秀2篇).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红色故事演讲稿(优秀2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红色故事演讲稿(优秀2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红色故事演讲稿(优秀2篇)
红色故事演讲稿篇一
“祖国啊!您的儿子离开瑞安,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最前线;祖国啊!您的儿子在战火充满中度着青春”——这是81岁中国赴朝志愿军老兵孙凤康老人在1950年的战地日记里写下的一段话。
1950年,孙凤康17岁,正在瑞安中学念中学,朝鲜斗争燃起来时,他毅然选择投笔从戎。初到朝鲜的孙凤康不可思议当地环境的恶劣,在接替20军的防务时,20军的战士已冻伤近一半。他们的驻地距离前线只有70公里,孙凤康成为一名后勤处的军需员,他回忆道:“那段时间,我和战友们都住在山洞里,山洞里下雨天漏水,我们都要披上雨衣,冬天衣服都很难晾干,而室外的温度只有零下30°!”
作为后勤部队,孙凤康的任务就是护送粮食装备上前线,在护送途中车队被敌机盯上,遭受攻击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和两名驾驶员负责押运粮食去战地前线187团,为了隐藏,他们夜里出行,摸着黑前进,可在途中还是遇到了敌机,敌人在照明弹的帮助下不断攻击车队,孙凤康回忆:“那两天,我和战友走走停停,为了争取时间完成任务,我们一天一夜没吃东西,其次天深夜,我们中午吧粮食平安送到了炮火连天的前线,那次,我们都被记了一次集体二等功!”
孙凤康跟着部队在山洞里住了大半年。这段时间,他没有跟家人联系过,甚至没准备跟家里写一信,因为打从参军起他就已经抱着牺牲的打算。1953年7月27日,朝鲜,中国,美国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宣告停战。1954年,孙凤康转业回老家,坚决果断地选择了学医。从今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医者,上世纪六十年头,当地霍乱、白喉病流行,他和同事们救活了上千位病人。2022年,瑞安志愿军老战士自筹资金建立了一所抗美援朝纪念馆,他又坚决果断地拿出了自己几万元的积蓄。
他是一名一般的老兵,身上却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他只是一名老兵,一个以为以国家为己任的老兵,2022年3月27日,韩国确定归还437具中国志愿军遗骸,他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邀请函,他同瑞安其他几位老兵一样被邀请赴韩参与志愿军遗骸交接仪式。
老人接到邀请函的时候正腹痛得厉害,顾不上自己的身子,也不顾家人的劝阻,他毅然确定和其他几位瑞安志愿军老兵一起当天赶到北京。下午四点多,老人忍着腹痛到达北京,不顾病痛,马上和接遗骸的中国专机一起动身,傍晚的时候专机抵达韩安起见,大家把孙凤康老人送到了当地医院,稍作治疗老人就要出院,接着为战友守灵,几位老兵好说歹说,他才同意留在医院接着治疗。到了凌晨四点半,孙凤康出院就直奔仁川机场,当地时间七点半,437具在韩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实行,当烈士遗骸由中方礼兵护送登上中国专机时,孙凤康等老兵,立正,敬礼!
庄重的一幕让我心灵为之抖动,或许我们不能轻易地感知这一个军礼承载了多重的情感,不能轻易地体会到那种眼神里蕴含了多少难以言喻的辛酸,然而,我们恒久也不应当更不能遗忘他——那个庄重背影传递的特别意义!
他历经炮火的洗礼,照旧真诚朴实,他是刀尖上的。舞蹈,是铁与血的交响。十几载入一日,他们抒写了一个时代的辉煌。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我们忘不了两弹一星,忘不了载人航天,更忘不了抗洪抢险、抗震救灾,那些凝合巨大力气的宏大精神,正因为多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地抛头颅、撒热血,和平之花才能光芒耀眼地盛放。而面对祖国的将来,面对宏大的中,才不会轻易地遗忘自己肩上的重任。只有肩负责任才会,我们
才会看到千千万万个孙凤康!
红色故事演讲稿篇二
红色的记忆不朽的丰碑
1840年,硝烟充满,英国通过鸦片斗争打开中国大门,从今中国就和红色结下了不解之缘——起先了中国流血流泪的屈辱的近代史。
有一个词,大家肯定都听说过——支那。这是日本人称呼我们中国人运用的词。那么支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过去我也并不清晰,只知道这是自隋朝起从天竺语中派生出的一个对中国的称呼,并无褒贬意。可是,我想大家都不会遗忘他们说到这个词时脸上的那种表情,我这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是一种看到了怪物、看到了异类、看到了某种不干净的东西,看到了一头猪混进了人的场合时才会有的蔑视和鄙夷!于是我去查了一回字典,我不信任日本人的字典,我查的是荷兰人出版的:支那,中国的贬义称呼,常用于日本语,亦特指愚蠢的、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这,就是支那的说明!
为什么我要这个问题呢?大家可否记得我国的国旗,上面最绚丽的颜色是什么?对,红色。而也就是日本这个毫不起眼的岛国,在中国的领土上掀起了血雨腥风,渲染出最大面积的刺目的红色!这便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红色。忘不了,战场上的英灵;忘不了,1936年那个惨绝人寰的12月,三十万人民的血映红了南京城;忘不了,八年抗战,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染红了这方土地。这些红色的记忆,都在诉说着过去,亦或低声吟唱超度冤魂,亦或激扬澎湃立志报国。那丝丝缕缕的红色,交织成了红星红旗上骇人动目的红。大家可否记得少年队员时的我们佩戴的红领巾?老师告知我们,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用鲜血染成的。而如今,又有几人记得如何佩戴?红色越来越淡,红旗也越来越完整,好像人们已遗忘了那段历史,我们莫非已成为一个庸碌昏聩的民族?不,或许许多同学在提到日本的时候都会愤愤然充溢恨意,我在这里想说:不光要记得很,要把我们的恨,且埋在心底。要恨而敬之,敬而学之,学而用之,用而胜之!要拿出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做得更好更精彩!这,才是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你或许要问:红色,只有这一段血雨腥风的记忆吗?当然不是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我就会想起闻名遐迩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和中国,从今,红军心存信念,充溢了希望。四渡赤水演绎了斗争史上的千古绝唱,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圈,从今长征路上捷报频频: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红军稀奇制胜,冲破了蒋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最终迎来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欢腾。
记得小时候,看长征的连环画,看后我曾天真地问爸爸:“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可乐,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爸爸摸摸我的头,只是叹了一口气,说声:“傻孩子!”对于幼小的我来说,长征是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消逝,我上了小学。一次小伙伴们在一起又争辩起这个话题,一位同学说:“假如我生在那时候,我肯定在雪山和草地开很多很多的商店,特地卖可乐和巧克力给红军爷爷。”当时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于是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长征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日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多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长征中,许多现在无法想象的困难每天都在发生,然而队伍始终在坚韧地向前,向前美国闻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惊呼这是前所未闻的神话。而远涉中者斯诺,则把这称之为“东方魔力”。令他们不解的是,究竟是什么力气支撑着红军创建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其实很简洁,就是头顶上那颗鲜红鲜红的红五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辉的希望之光。这正是千百年来我们所固有的,具有强大凝合力、鼓舞力、战斗力和创建力的民族精魂。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仓”;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红色记忆,走过不朽丰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红色故事演讲稿(优秀2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1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