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初三物理中考的知识点 】是由【夜紫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三物理中考的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初三物理中考的知识点
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转变
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5、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似乎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似乎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观察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信任看过上面的初中物理学问点之光的折射定律,聪慧的同学们肯定可以顺当答题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物理学问等着大家来记忆哦。
中考物理学问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学问,盼望同学们很好的把握下面的内容学问哦。
透镜
透镜:透亮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外表是球面的一局部,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
1、凸透镜:边缘薄,中心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心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别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学问点的内容讲解学习,信任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把握了吧,盼望同学们仔细的学习物理学问。
中考物理学问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把握下面的内容学问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试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始终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υ)像的性质应用
u2ffυ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2fυ=2f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u2f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
ufυ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假如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事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整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学问点的内容讲解学习,信任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把握了吧,盼望同学们考试胜利哦。
中考物理学问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仔细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学问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拟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拟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缘由:晶状体太厚,折光力量太强,或眼球前前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缘由:晶状体太薄,折光力量太弱,或眼球前前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学问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把握了吧,盼望同学们仔细学习物理学问,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学问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学问讲解,盼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忙。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转变光的传播方向;
留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当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学问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把握了吧,信任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学问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识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盼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学问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把握,信任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初三物理中考学问点(总结)
记住的常量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光在其它透亮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103Kg/m3=1g/c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103J/(Kg℃)。
=,特别说明时可取10N/Kg
=76cmHg==760mmHg=×105Pa=。
:,一只铅蓄电池2V。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1千瓦时(kwh)=×106J。
: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千克(Kg)密度():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
比热容(c):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1Km=103m,1h=3600s,1min=60s,
1Kwh=×=5/18m/s=1/,1g/cm3=103Kg/m3,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公式
=s/t;=m/v;=F/s=gh;
=G排=液gV排=G(悬浮或漂移)=F向上-F向下=G-F’;
:F1L1=F2L2;=Fs=Gh(克制重力做功)=Pt;=W/t=Fv;
=W有/W总=Gh/Fs=G/nF=G/(G+G动)=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制摩擦力作功);
: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I2Rt
:电流:I=U/R=P/U电阻:R=U/I=U2/P电压:U=IR=P/I
电功:W=Pt=UIt=I2Rt=U2t/R电热:Q=I2Rt(焦耳定律)=UIt==U2t/R
电功率:P=W/t=UI=I2R=U2/R
物理学家与奉献
姓名奉献
安培:安培定则(右手定则)
牛顿(力)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色散、经典物理奠基人
托里拆利托里拆利试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
沈括固体传声、磁偏角
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欧姆(电阻)欧姆定律
焦耳(能)焦耳定律
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浮力)、杠杆平衡原理
卢瑟福α粒子散射试验:原子行星(核式)模型
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
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肯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原理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外形、地理位置、状态和温度的转变而转变变;而重力会随位置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m,v无关,但会随状态、温度而转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快慢都无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和温度无关;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物质种类、长短、粗细、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
4、科学探究有7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规划与设计试验、进展试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5、物理(方法)是在讨论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表达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假设法、掌握变量法、建立抱负模型法、转换法等。如掌握变量法:在讨论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即变量)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I与U、R的关系、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等效替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型、磁感线,光线),类比法(如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转换法(电流表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温度,小磁场检验磁场)
初三物理中考的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