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计算的思想和方法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3版),郝兴伟编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简介
课程定位
核心通识课, 计算机基础教学公共核心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计算科学在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全面培养个人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
了解计算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发展中的主要发明
掌握问题求解的一般思想和方法,理解常用的问题求解算法。
理解数据的概念,理解数据结构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理解程序编写和程序运行的基本内涵
理解通信和计算机网路的思想,了解常用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理解主要的互联网应用
了解目前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前沿,体会学科交叉在科研中的价值和意义
第1章绪论
第2章计算与计算机
第3章问题求解与算法
第4章数据与数据结构
第5章计算机程序
第6章计算机网络
第7章计算科学前沿
2
大学计算机—计算的思想和方法》(第3版),郝兴伟编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6章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
互联网
网络服务
网络与信息安全
互联网社会效应
知识要点
网络,
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LAN),
广域网(WAN),
城域网(MAN),
OSI参考模型,
网络协议,
TCP/IP网络模型,
IP地址,
网卡,
中继器,
网桥,交换机,
路由器,
网络地址转换(NAT),
宽带路由器。
3
大学计算机—计算的思想和方法》(第3版),郝兴伟编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分类
开放系统互联与OSI参考模型
网络协议的智慧
TCP/IP网络模型
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4
大学计算机—计算的思想和方法》(第3版),郝兴伟编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则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结在一起形成的网络,其目的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
远程终端连接网络
20世纪60年代早期,计算机网络的形式是将分布在各处的终端(键盘和显示器)与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与主机相连,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用户通过本地终端使用远程主机,网络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如:美国军方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 SAGE
计算机之间的互联
20世纪60年代中期,实现了多个主机之间的互联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互联
198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了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实现了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的互连。
TCP/IP的研制成功,各种异构网络之间的互联技术被攻破,的产生和发展。
5
大学计算机—计算的思想和方法》(第3版),郝兴伟编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通信
资源共享
硬件共享,如:网络打印机
软件共享
数据共享
网络基础设施
分布式计算、网格、云计算
Web应用(B/S模式)
6
大学计算机—计算的思想和方法》(第3版),郝兴伟编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Local work,LAN)
指地理分布范围较小的计算机网络,一般用于短距离内的计算机通信。
采用直接架线或部署无线,而不需要通过电信部门的通信服务
按照网络标准和连线方式不同,局域网分为以太网、令牌环网络和FDDI网络等
广域网(Wide work,WAN)
在一个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广域网通常使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设备和通信线路作为信息传输平台
用户可以借助Modem,通过PSTN公用交换电话网和其他的计算机或网络进行连接
城域网(Metropolitan work,MAN)
界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在地域上覆盖一个城市,用来将分布在城市各地的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连接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网。
城域网采用宽带局域网技术,以IP和ATM电信技术为基础
要目的就是建立一个通信网络
城域网一般分为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7
大学计算机—计算的思想和方法》(第3版),郝兴伟编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开放系统互联与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的提出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提出了不基于具体机型、操作系统或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以保证不同厂商生产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之间能够相互通信。
1978年,发布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
8
大学计算机—计算的思想和方法》(第3版),郝兴伟编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提供
计算机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