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今年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及预案的几点建议.doc对今年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及预案的几点建议
今年货币政策仍有必要围绕“控通胀,促复苏”这一中心目标,在适度宽松的基调下,不断根据经济形势、价格变化适时调整,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既为经济复苏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又有效引导好市场的通胀预期。如果经济形势没有发生突变,应尽量避免使用调整基准利率等刚性手段,而主要依靠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手段进行“微调”、“预调”;同时准备好应对不同经济形势的货币政策预案,做到有备无患。.。
一、货币政策应具有前瞻性,侧重引导市场预期
由于货币政策实施具有时间滞后性,以及传导效率的损失,货币政策调控必须要有前瞻性,考虑到M1和M2传递到CPI有大约8—19个月的时滞,在CPI转负为正、并且呈持续上升趋势时就该开始回收流动性,平滑资金供应并相应地减缓信贷扩张速度,稳定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也能避免到时货币政策过度调整的风险,并强化政策的时效性。通胀上升有一个过程,并且与消费者的通胀预期高度相关,因此货币政策应提前主动引导市场预期,一方面可以打消人们对货币政策“一步到位”和“突然袭击”的顾虑;另一方面可引导人们认识通胀不会在某一“时点”出现突然爆发的“拐点”,稳定消费者的通胀预期。“可预期”意味着经济运行平稳,“不可预期”意味着经济运行非常不确定,因此货币政策“可预期”对于稳定经济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二、主要依靠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微调”流动性
货币政策不能在经济增长没有完全稳定之前改变取向,为缓解通胀压力,货币政策应围绕回收过多流动性,依靠公开市场操作手段进行“微调”,可能动用的货币工具应该是结果比较确定、针对性较强、目标取向比较清晰的市场化工具,比如正回购央票,发行定向票据,特别存款,信贷的“窗口”指导等。应科学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来对基础货币或货币乘数进行调节,规模和力度都应该控制在温和范围之内。如果全年经济增长在9%以下,即使全年通胀水平超过2%,M2有10—15%的增长水平就足够了。
三、通过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整来解决经济复苏的动力切换问题
由于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货币政策不必进行总量性的紧缩调整,但需要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解决目前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政府投资的问题,使复苏的动力由政府投资拉动型切换到市场内生增长型。包括对各个银行间信贷投放的不平衡、大型衡、行业之间投放的不平衡、地区之间信贷投放的不平衡进行调整。通过窗口指导、担保贴息等政策引导银行结合产能调整和结构升级,逐步加大对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贷款支持力度,并逐步将贷款重点从目前的基础设施投资向设备投资方面转移。适当调节政府投资尤其是地方政府投资的节奏和结构,以釜底抽薪的方式从总量上控制大中型银行的信贷投放冲动,同时消除对中小企业、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信贷歧视,促进经济自主回升。
四、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扩大国内资本市场广度和深度,疏导过剩流动性从单一的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类回流到有真正融资需求的实体经济中
包括加快IPO步伐、加大企业债券发行力度、开发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债券品种、推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或其他产品,改变投资者单一的买房投资形式。通过上述渠道,可以防止资金过度集中在股票二级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中,以
对今年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及预案的几点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