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关于高校实验教学中安全问题的思考 】是由【可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关于高校实验教学中安全问题的思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关于高校实验教学中安全问题的思考
刘有旺方茜李雅林【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179G478
【文章编号】1000-9817(2009)08-0766-02
【关键词】实验室技术和方法;教学;安全;学生保健服务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后,高校规模迅速扩大,在校人数剧增,进入实验室学习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实验设备数量大幅增加,使用率也很高,加速了实验设备老化,增加了事故隐患。同时管理松懈、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物理、化学、生物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就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强化高校师生实验室的安全意识,增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各种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师生安全与实验设备安全,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1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生物安全是首要的安全问题。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以及新加坡、北京等陆续发生SARS实验室感染事件,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已不仅是实验室的管理问题,而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均会产生不良影响。2003年以来,国家及卫生部相继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管理条例”)及相关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条款中明确提出“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实验室中的菌种、毒种、血液制品及一些生物制品的存放、使用、处理等环节如果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引起重大疾病的传播,从而危及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溴化乙锭等具有致癌作用,有一些试剂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强酸、强碱类物质和一些强氧化性物质如高锰酸钾等对皮肤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还有一些物质如乙酸乙酯等对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甚至能造成窒息。
,如粉碎机、离心机等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对身体的伤害,此外在使用玻璃物品和锐利的金属器具时容易对人体产生伤害;射线,在紫外线消毒时,如果不小心暴露在紫外线下,容易被射线伤害;热伤害,如高压锅中产生的蒸汽,一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实验;电伤害,如漏电,操作时不小心接触有电物品;放射性物质伤害,如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实验时,有时会用到一些放射性物质,对人的生命健康产生危害。
2目前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主要存在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的问题。
、线路老化;乱设防护门窗、堵塞安全通道;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陈旧落后等。
,轻视安全管理,认为安全工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不能多投资,存在着实验室只要实验员注意就不会出大事的麻痹思想。
,职能部门是保卫处。这种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没有落实法人代表是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副职对整个学校安全工作实行全面管理难度大;二是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对实验室安全进行专业管理。
、对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落实不细等问题,如随着实验室业余时间开放,进入实验室人员逐渐增多,但相应的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又如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增加,又不能及时增加配备工作人员,让学生到实验室协助管理的情况也很普遍,但相应的安全措施却没有落实,不安全因素增加,埋下事故隐患。
3维护实验室安全的措施
、操作规程是保证实验教学安全的前提,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做好。实验教学仪器需要用电,实验需用各种试剂、药品、动物。用电超负荷易发生火灾或损害仪器,腐蚀性试剂、药品对人体和实验器械有损害,有毒物品对人体有害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实验动物尸体亦易造成环境污染等,为此,及时提醒自己和学生注意各种安全甚为重要。实验教学中,要采取大功率仪器分时使用,避免用电超负荷;有毒试剂、药品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带有细菌的物品高压灭菌后再处理;实验动物尸体统一集中处理等措施。实验教师要严格制度,勤督促检查,及时提醒,强化安全意识,更好地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安全进行[1]。
[2]。危险评估一旦完成,就应该形成检查制度,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修补。
,加强安全教育为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预防各种意外事故发生,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
,并将安全知识贯穿在以后的整个实验教学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如自救、应急处理和逃生等能力。
[2]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
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高校创造安全、安定环境的重要保障。要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教育和经常性教育,加强岗位培训(如安全知识讲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器材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自觉实施安全行为,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安全制度必须遵守”的准则,同时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做到人人皆知,形成和谐文明的环境。
,加强线路安全载流量;执行防火和用电安全标准,加强用电管理,严禁私拉乱接;复杂设备运行,须有专人操作;下班后要切断电源、水源,消灭火种,关闭门窗等。
,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强实验室的安全,除了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外,关键在于做好各实验室的基础性工作。具体讲,就是要规范实验操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实现标准化操作。
,制订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
、用电设施的规范,实验室设备及各种附件完好,实验室布置要合理、整洁卫生、通道畅通,实验室安全标志齐全、醒目直观,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可靠,性能良好,保证安全设施达到相关标准。
4讨论
实验室安全不仅影响个人健康,甚至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声誉、国际地位,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目前,安全问题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中就专门增加了对安全事故相关责任人处罚的条款,更加强化了安全工作的责任与责任的追究。
我国实验室安全要发展,需要规范化的管理。卫生部、环保局等部委正积极完善有关法规、规范,各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各实验室设立单位也正逐步完善本地区的管理制度。法律、法规、规范等的制定为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建立制度的基础上,要让工作人员真正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落实与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加大实验室安全的宣传,营造实验室安全氛围,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实验操作行为,努力形成人人自觉、主动维护实验室安全的文化。
总之,实验室安全是伴随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设计和建立实验室开始就应融入安全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长期、系统而艰巨的工作,如何跟随科技的飞速发展,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仍有待于深入探索和实践。
5参考文献
[1]李文平,朱辛为,齐华文,,2008,29(1):61-62.
[2]: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315-316.
[3]赵赤鸿,,2008,24(3):321-323.
(收稿日期:2009-03-17)
62863409
关于高校实验教学中安全问题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