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上颌骨骨折的处理 】是由【niuww】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上颌骨骨折的处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上颌骨骨折处理
上颌骨应用解剖
一体四突
体部内含上颌窦
颧突
额突
腭突
牙槽突
颌骨支柱结构
(1)尖牙支柱(前力柱)
(2)颧突支柱(侧力柱)
(3)翼突支柱(后力柱)
生理意义:上颌骨主要通过力柱结构支撑面部,并将咀嚼负载传递到颅底
分类
1890年和1901年,ReneLeFort将上颌骨骨折分为三型:
LeFortⅠ型:牙槽嵴根部水平骨折,骨折线经梨状孔下缘、牙槽突基部,绕颧牙槽嵴和上颌结节向后至翼板下1/3
LeFortⅡ型:上颌中央三角区骨折,骨折线从鼻根部向两侧,经泪骨、眶下缘、颧上颌缝,绕上颌骨外侧壁向后至翼板上2/3
LeFortⅢ型:颅面分离骨折,骨折线经鼻额缝,横跨眼眶,在经颧额缝向后下至翼板根部,形成颅面分离
Manson分类
1986年,Manson在LeFort分类基础上又提出如下分类:
上颌骨水平骨折
牙槽嵴骨折
低位横断骨折(LeFortⅠ型)
上颌中央三角骨折(LeFortⅡ型)
上颌高位横断颅面分离骨折(LeFortⅢ型)
矢状(垂直)骨折
中线矢状骨折
中线旁矢状骨折
张益(推荐)分类
低位水平骨折:上颌骨呈水平断裂,骨折线在LeFortⅠ型水平,但不涉及颧骨、眼眶、鼻筛区
高位水平骨折:上颌骨呈水平断裂,骨折线在LeFortⅡ型和Ⅲ型水平,必然涉及颧骨、眼眶、鼻筛区
矢状骨折:上颌骨呈垂直断裂,骨折线位于正中或旁正中,垂直或斜行向上,将上颌骨分裂为两半,形成“创伤性腭裂”
临床表现
骨折块因致伤力、骨重力和翼肌牵拉向下向后移位,致面中1/3变长
上颌骨前部塌陷
前牙开牙合
后牙早接触
创伤性腭裂
治疗
1上颌骨低位水平骨折的治疗
(1)牵引复位
上颌牙槽突骨折或区段骨折可在局麻下行手法复位,然后用牙弓夹板做单颌固定4-6周
单纯下垂移位的骨折采用头帽颏兜上颌骨复位并制动4-6周
偏斜移位的横断骨折手法复位有困难,可行颌间牵引复位,然后颌间固定3-4周,并辅以头帽颏兜托颌骨向上制动4-6周
(2)手术复位
适应征:骨折向后移位造成反牙合
向一侧旋转移位造成偏牙合
复位的核心问题:恢复骨折前的牙合关系
手术入路:
口内前庭沟切口
鼻根部及鼻旁切口主要用于高、中位上颌骨骨折
眶下缘切口
局部切口即局部原有的或经缝合的软组织伤口
冠状切口伴有其他部位骨折如颧骨复合体骨折、鼻眶筛骨骨折、全面部骨折等
手术复位需注意
上颌骨骨折无需全断面对位,只要能将颧牙槽嵴和梨状孔侧缘解剖复位,并通过有效固定重新建立垂直立柱,便可满足功能、外形和骨折愈合的要求
骨折复位过程中,一般不对上颌窦做专门处理,如果上颌窦没有炎症,不要搔刮,尽量保留上颌窦粘膜,除非上颌窦已有感染,才考虑同期做上颌窦刮治
手术复位应尽早进行,经口内入路,切口不宜太低,以保存牙槽嵴骨折段的血运
翻起骨膜瓣时应注意勿伤及眶下神经,如眶下孔和眶下管骨折并压迫神经,应予以解除
上颌骨骨折的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