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浙教版初一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浙教版初一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新课标浙教版初一《科学》复习
科学入门
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1米=10微米=10纳米
测量步骤: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贴物体
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不能斜视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
1000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桌面上。大多数液体在静止时,液面在量筒内呈凹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向平。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注意:使用温度计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是:
1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解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是横梁平衡。
2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注意:用天平称量时,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时要使用镊子;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加减砝码时要请拿轻放。
时间的单位是秒(s)
1时=60分1分=60秒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观察生物
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成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等几个大类。
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
两栖动物幼体水生,用鳃呼吸,用尾游泳,成体能上陆,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卵生,体外受精,体温不恒定。
爬行动物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卵生,卵外有壳,体内受精,体温不恒定。
鸟身体表面都有羽毛,体温恒定,能够飞翔,身体成梭形,前肢化为翼,卵生,体内受精。
哺乳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体内受精,幼体成活率高。
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种子裸露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到了夏天,叶的背面会长出许多孢子囊,内有很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这些植物称为蕨类植物,没有种子,但有根、茎、叶。
生物
分类等级
人
白菜
界
动物界
植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种子植物门
纲
哺乳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灵长目
白花菜目
科
人科
十字花科
属
人属
芸苔属
种
智人
白菜种
苔藓植物的结构比蕨类更简单,没有根,只有柔软矮小的茎叶,不开花,也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藻类植物结构更简单,比如海带,紫菜。
1590年,一位荷兰人用两块透镜制造出第一台显微镜。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细胞膜起到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壁有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液泡内的液体叫细胞液。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是光和所用进行的场所。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即细胞学说。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细胞核内存在染色体。
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的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
子细胞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种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单细胞动物
眼点
生物
非生物
对刺激有反映
对刺激没有反应
能生长
不能生长
需要营养
不需要营养
要吸氧
不吸氧
有遗传变异
没有遗传变异
排泄
不排泄
会繁殖
不繁殖
单细胞植物
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叫菌落。
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细胞核,因此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螺旋菌、球菌和杆菌三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有细胞核的细菌叫真菌。
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细菌和真菌,通常也称为微生物。
植物的基本组织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等。
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肌肉组织又可分三种: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
神经组织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有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成为器官。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人体有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八大系统。
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植物能利用太阳光制造营养物质,而动物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他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称子午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作纬线。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人们把太阳表面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月球的直径为3476千米,太阳的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
1969年7月20日,人类终于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
星等表示星星的明暗程度,星等越小星越亮。6等形是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太阳的亮度是-。冬季的星空亮星最多。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称为朔望月。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日食西边先缺,月食东边先缺。
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类型。
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彗星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球”,他常常拖着长尾巴。哈雷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
金星和火星有点像地球,是固体星,表面有大气,但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称为流星现象。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陨星。主要有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距离为1光年,约为94605亿千米。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3万光年。
像银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统称为星系。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特点不同,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一类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另一类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凝固点。
液体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之间。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叫做扩散。
液体和固体也会发生扩散。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
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以作为洗涤剂。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pH数值越低,酸性越强;pH数值越高,碱性越强。
根据物质变化后又没有别的物质产生,我们将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变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汽化、升华和熔化要吸热,液化、凝华和凝固要放热。
浙教版初一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