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几何光学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几何光学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能够传输能量的几何线
直线传播和折射、反射定律,马吕斯定律,费尔马原理三种表达形式
(重要)
光学系统:根据需要改变光线传播方向以满足使用要求的光学零件组合;
共轴光学系统:有同一对称轴线的光学系统;
非共轴光学系统:有同一对称轴线的光学系统;
球面光学系统:构成系统的零件表面均为球面的光学系统;
非球面光学系统:含有非球面的光学系统;
共轴球面光学系统:光学零件表面为球面,且球心排列在同一直线上的光学系统;
目前广泛使用的大多是共轴球面系统和平面镜棱镜系统的组合。
组成光学系统最基本的元件,主要作用是成像。
按面形划分:球面透镜和非球面透镜;
按使光线折转的作用来分:会聚透镜(正透镜)和发散透镜(负透镜);
会聚透镜特点:中心厚边缘薄,焦距;
发散透镜特点:中心薄边缘厚,焦距;
由一点A发出的光线经光学系统后聚交或近似聚交在一点,则A点为物点,点为物点A通过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点。
物像的虚实:光线延长线的交点是虚的,实际光线的交点是实的。
发散的物,汇聚的像是实的;
汇聚的物,发散的像是虚的;
物点像点的区分:
入射光线交点是物点,出射光线交点是像点。
实物空间:光学系统第一个曲面以前的空间;
虚物空间:光学系统第一个曲面以后的空间;
实像空间:光学系统最后一个曲面以后的空间;
虚像空间:光学系统最后一个曲面以前的空间;
物空间折射率:实际入射光线所在空间介质的折射率;
像空间折射率:实际出射光线所在空间介质的折射率;
理想像点:由同一物点A发出的全部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任然相交于唯一像点,则称为物点A的理想像点;
理想像:在物像空间符合“点对应点,直线对应直线,平面对应平面”关系的像称为理想像;
理想光学系统:指能成理想像的光学系统,即在物像空间均为均匀透明介质的条件下,物像空间符合“点对应点,直线对应直线,平面对应平面”关系的光学系统。
理想像和理想光学系统的作用:实际光学系统所成像和理想像的差异可以描述光学系统的品质;理想像的位置和大小可以代表一个质量好的实际光学系统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质:
位于光轴上的物点,其对应像点也一定在光轴上;
位于光轴某一截面内的物点,其对应像点也一定在此平面内;
过光轴任意截面(这个截面是哪个?)内的成像性质都相同,故可用一个过光轴的界面内的成像性质代表一个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质;
垂直光轴的物平面的共轭像面也一定垂直于光轴;
垂直于光轴的同一平面内的物所成像,几何形状与物相似;
一个共轴理想光学系统,若已知两对共轭面位置和放大率;或者一对共轭面位置和放大率,和轴上两对共轭点的位置,就可以确定一切共轭像点就可以根据已知共轭面和共轭点确定;
第二章近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
近轴光学主要是解决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问题,即根据已知光学系统的结构参数(半径,折射率、,厚度或者间隔),由给定的物平面位置()和物的大小(),求像平面的位置()和像的大小()。
基本方法:根据几何光学基本定理,找出由物体上的某一物点出发的一系列光线通过光学系统以后的出射光线的位置,由这些出射光线与光轴和像面的交点决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实际光路计算公式
给定光学系统结构参数、、、,由入射光线坐标(,),求出相应出射光线的坐标(,)。相关公式为:
转面公式
对于具有任意个折射球面的共轴球面系统,可连续应用以上公式,就可由入射光线坐标求得出射光线坐标。
上述公式计算的是实际光线在光学系统中走过的路线,由同一个物点发出的不同光线(相同,不同),用其计算的到的出射光线并不相交于一点(不同),但当入射光线的
角度较小的时候,出射光线的变化不大,也就是说,靠近光轴的光线,对应的出射光线聚交效果比较好。所以,对近轴范围内的光线的成像性质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图2-2
靠近光轴的光线(近轴光线),其角度和都比较小,这个时候就可以用角度的正弦值和近似代替相应角度,由此可以得到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转面公式
以,带入并消去中间变量,得到另一种形式的近轴光学计算公式
转面公式 ,
对于具有任意折射球面的光学系统,应连续应用上述公式,可由入射光线坐标或,求出最后一面的出射光线坐标或。
适用于已知光学系统结构参数、、、,由给定近轴入射光线坐标,求出射光线坐标。
以上公式计算结果与、无关,即同一物点发射出的不同方向的入射光线,利用近轴光学计算公式求出的出射光线都交于同一点,与中间变量、、、无关。
正因为近轴光学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中间变量无关,不妨消去这些无关变量,就得到了近轴光学基本公式:
单个球面物像位置关系
单个球面物像大小关系
转面公式
近轴光学基本公式是近轴光学计算公式的简化形式,建立了物像之间的直接联系,两种形式的公式的公式适用范围和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式
前面的公式,必须逐面计算,才能得到整个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实际上,为了更直观的表述一个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可以引入垂轴放大率的一对共轭面,即物(像)方主平面(),以及两个基点(物方焦点)和(像方焦点)。用一对主平面和两个焦点表示一个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质,进而导出理性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式。
根据物像位置起点的不同,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式可分为高斯公式和牛顿公式。
牛顿公式(以焦点为起点)
高斯公式(以主点为起点)
物像位置
物像大小
(垂轴放大率)
轴向放大率
角放大率
三种放大率
之间关系
两种公式之间
转换关系
与的关系
对公式的说明:
只有系统的焦距知道了之后,才能使用。只知道系统的结构参数时,可以利用近轴光路计算公式,计算一条平行光轴入射的光线(),根据入射高度
和出射光线与光轴夹角可求出焦距,根据出射光在最后一面上的投射高度和求出焦点位置:
由此确定了像方焦点和像方主平面的位置,同理可求出物方焦点和物方主平面的位置。
牛顿公式和高斯公式的计算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实际应用中应当根据已知物像面的坐标是以什么形式给出的,当然可以根据转换公式改变已知坐标的形式。
牛顿公式和高斯公式是整个理想光学系统物像位置和大小的直接关系公式,知道焦距就可以求解任意平面的位置和对应的放大率,反过来也可以根据物像位置确定系统的焦距。
其他常用公式
物像空间不变式
实际光学系统在近轴范围内成像时,对任意一个物像空间有:
由此可得垂轴放大率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非近轴情况下,扩展到整个空间就得到理想光学系统物像空间不变式:
无限远物(像)的理想像(物)高公式(很重要)
无限远物像高公式
无限远像对应物高公式
当一个光学系统物(或像)位于无限远时,可用以上公式确定系统的视场光阑大小,分划板的分划线,以及确定视场、焦距、视场光阑口径之间的关系。
组合系统焦距公式
两个光学系统主面之间的间隔为,位于同一种介质中,组合系统焦距:
组合系统焦点位置:
其中,表示第一个系统像方焦点到第二个系统物方焦点的距离。
当组合系统物空间介质的折射率为,两系统之间的折射率为,像空间的折射率为时,组合系统焦距为:
在求解组合系统成像问题的时候,可利用上述公式首先确定组合系统焦点和主面的位置,然后就可以利用牛顿公式或者高斯公式求解物像之间的关系了!
理想光学系统的光路计算公式
组合系统光路计算公式:
过渡公式:
对于近轴光线,光路计算公式:
过渡公式:
以上公式可用于理想光学系统或者实际光学系统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问题。
要想求得组合系统的焦距,途径有二,其一,利用组合系统焦距公式;其二,应用以上光路计算公式,计算一条平行于光轴入射的光线,坐标,得到出射光线的两个坐标,那么组合系统焦距为:
反向计算同样一条光线就可以得到物方焦距。
单折射球面的焦距公式
单折射球主面与球面定点重合,物像方焦距分别为
反射球面相当于的折射球面,所以焦距为:
单透镜焦距公式
薄透镜焦距:
厚透镜焦距:
以上公式适用于求解位于空气中的单透镜焦距,当单透镜浸没在其他介质(浸透物镜)中时,有多区别,若透镜周围截止折射率为,其焦距公式为:
作图法求理想像的大小和位置
原理
作图法是利用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的性质,结合特殊入射光线或者辅助光线,用做图的方法,找出其出射光线的方向和位置,其中可选用的特殊光线及其性质为:
通过物点平行光轴入射的光线,经系统后出射时过像方焦点;
通过物点和物方焦点入射的光线,经系统后出射光线平行光轴;
通过物点和物方节点入射的光线,经系统后出射光线过像方节点,且与入射光线平行;
倾斜于光轴入射的平行光束,经系统后聚焦于像方焦面上某一点;
物方焦面上某一点出发的光束,经系统形成一束倾斜于光轴出射的平行光束;
入射光线和物方主平面的交点的高度和出射光线与像方主平面交点的高度相同;
成像规律
以正透镜为例:
物距
像距
成像性质
实际应用
倒立、缩小、实像
望远物镜
(Ⅰ)
(Ⅰ’)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物镜
倒立、大小相等、实像
制版物镜
(Ⅱ)
(Ⅱ’)
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物镜、显微物镜
倒(正)立、缩小、实(虚)像
平行光管物镜
(Ⅲ)
(Ⅲ’)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目镜
正立、大小相等、实像
场镜
(Ⅳ)
(Ⅳ’)
正立、缩小、实像
组合成像
图2-8
符号规则
为了使公式能普遍适用于各种情况,需要事先规定好符号规则。
线段
由左向右为正,由下向上为正,反之为负
角度
一般以锐角度量,从起始轴到终止轴顺时针旋转为正,逆时针旋转为负。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几何光学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