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初一下册科学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一下册科学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2、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
3、蝌蚪与成蛙的比较
生活环境
运动器官
运动方式
呼吸器官
蝌蚪
水中
躯干和尾部
游泳
鳃
成蛙
水中与陆地
四肢
游泳、跳跃
肺和皮肤
4、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5、昆虫的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如:蚕、蝶、蛾、蚊、蝇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臭虫)
6、动物的生长时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7、动物的生命周期:由生长时期构成。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第二节:走向成熟
1、精子和卵细胞
⑴⑸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精子和卵细胞属于
⑷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卵细胞,子宫是胚胎
发育的场所。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
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
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P7)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种有性生殖)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1、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性发育、性成熟。
2、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P83)。
3、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4、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第三节:动物的生长时期
1、动物的生殖方式:
⑴有性生殖(需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昆虫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鲨、蝮蛇
受精方式
体内
体外(水中)
体内
胚胎发育方式
卵生
胎生
卵胎生
幼体发育场所
体外
体内(子宫内)
体内
营养来源
卵黄
母体(主要来源)
卵黄
⑵无性生殖(不需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昆虫、爬行、鸟、哺乳)
体内受精
①分裂生殖(代表动物:变形虫);
受精方式
②出芽生殖(代表动物:水螅)。
(鱼、两栖)
体内受精
有性生殖
动物的生殖方式
卵生
(昆虫、鱼、两栖、爬行、鸟)
(哺乳)
胎生
胚胎发育方式
(单细胞动物――变形虫、草履虫)
(鲨、蝮蛇)
卵胎生
分裂生殖
无性生殖
(水螅)
出芽生殖
2、胎生与哺乳对哺乳动物的繁殖的意义:为哺乳动物的幼体提供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成活率有很大提高。
3、衰老的最终结果是死亡。
死亡的主要特征是心脏、肺和大脑停止活动。
死亡的主要标志:大脑停止活动。
4、克隆技术是无性生殖。
第四节: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结构胚芽
胚轴果皮与种皮
胚胚根胚乳
子叶
菜豆种子子叶玉米种子
(双子叶)胚芽(单子叶)
种皮胚轴胚
胚根
2、植物的胚是新植物提体的幼体,它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3、根据胚中的子叶数目,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甘蔗)(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橘)
4、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小麦、玉米/水稻、蓖麻、柿)(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5、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里;在无胚乳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
(淀粉遇碘会变蓝。)
6、种子萌发时需要充足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7、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能独立生活的主要标志是胚芽发育成茎、叶并转绿。
8、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是胚根发育成根,其次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9、根据芽的着生位置,芽分为顶芽和侧芽。叶原基发育成幼叶,芽轴发育成茎。顶芽的生长会使植物的茎增长,侧芽的生长会在植物体上形成侧枝。
10、顶芽发育较快,往往抑制侧芽的发育,摘除顶芽,就会促使侧芽发育,多长侧枝。
花萼(由萼片组成)
花蕊
花冠(由花瓣组成)
11、
花药:里面有花粉
雄蕊
花的结构
花丝
柱头
(P97)
雌蕊
花柱
子房:里面有胚珠
花托
12、植物经过开花、传粉之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13、植物的一生经过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株开花、结果等生长期后,将会死亡。
14、植物的种族是在生命周期的循环运动中得以延续的。
第5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一,植物有性生殖
1、雄蕊中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的方式主要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其中较普遍的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
2、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花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前者主要靠昆虫传粉,后者主要靠风力传粉。
3、被子植物受精过程:
黏液刺激
昆虫/风力
受精卵
花粉柱头花粉管形成两个精子
(胚珠内的)卵细胞
4、植物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
子房壁果皮
子房珠被种皮果实
胚珠种子
受精卵胚
(子房内的胚珠数决定了果实内的种子数)
5、为使作物的大多数雄蕊都能得到花粉,可以用人工的方法给作物传授花粉,这种方法叫做人工授粉。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感觉世界
。
(1)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如温度、气味、颜色、声音,等等。(2)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鼻及皮肤等。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3)生物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不同刺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受器。
。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
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物质的气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嗅觉特点:嗅觉疲劳;嗅觉适应;嗅觉敏感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
(1)舌具有味觉功能,可以感知酸、甜、苦、咸等各种味道。舌感觉的过程是:小凸点→味蕾→味觉细胞。(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根,甜味是舌尖,酸味在舌两侧的中间部位,咸味则在舌两侧的前部。(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在空气中(150C),传播速度为340m/s。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第三节耳和听觉
。
结构功能
外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
结构功能
鼓膜产生振动
鼓室与咽鼓管连通
听小骨骨性传导、放大振动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声音信号
前庭内有位觉感受器
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
。
(1)听觉的形成:声波通过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神经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2)听觉的减弱与丧失: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3)人的听觉:人类的听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可以听到频率在20赫到20000赫之间的声音。据此,人们将低于20赫的声音称为次声,超过20000赫的声音称为超声。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其单位为赫兹。
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同。
。
音调:我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响度。距离声源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声音大小的单位。
音色:曾叫音品,是人们对声音质的感觉。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以及发声的方法等有关。
。
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第四节光和颜色
。正在发光的物体。
。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快,空气中次之,水中最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千米/秒。
。
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组成。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白色物体可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
在科学上,人们往往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线与方向,称为光线,其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
(1)定义: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光会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从而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的现象。
(2)特点——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类: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物体。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
(4)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等大,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生活中的应用:一是成像,二是改变光路。
。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特点——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第六节眼和视觉
。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汇聚作用老花镜放大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镜
。
(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2)光心:位于透镜的中心,光通过它时传播方向不变。(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F)。凸透镜有2个焦点。(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5)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倒立或正立实像或虚象放大或缩小)应用(P24)
U>2ff<v<2f倒立实像缩小照相机
U=2fV=2f倒立实像等大/
f<u<2fv>2f倒立实像放大幻灯机、投影机
U=f无无无无/
U<f正立虚象放大放大镜
。
结构功能
眼睑随时闭合,保护眼睛
睫毛遮挡雨水、灰尘
泪腺、鼻泪管分泌泪液,润滑,除尘杀菌;与鼻子相通
初一下册科学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