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学说
林勇
杏园春药店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
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藏象的概念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张景岳在《类经·藏象类》中注云:
“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
“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
根据脏腑的形态不同,生理功能有别,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
脏:心、肺、脾、肝、肾
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五脏的生理特点
贮藏精气,藏而不泻。
《素问》:“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满而不能实:是指五脏内要充满精气,不能像六腑传化水谷那样虚实更替。
五脏藏神
六腑的生理特点
六腑的生理特点:受盛传化水谷,泻而不藏。
《素问》:“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泻而不藏,是指六腑受纳饮食物,精微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及时把糟粕排出体外。
“实而不能满”是指进食后六腑充满水谷,应及时传化,虚实更替。
奇恒之腑
形态上多为中空类似于六腑,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与五脏六腑都有明显区别,故称为“奇恒之腑”。
功能特点:藏而不泻,与五脏类似。
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五脏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
主要内容
生理功能
生理特性
生理联系
同仁堂用药(心系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