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望海潮参赛教案.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一)、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二)、学科:语文
(三)、课时:1课时
(四)、学生课前准备:
自主预习:
1、课前利用百度搜索搜集有关作者及杭州西湖、钱塘江的资料。
2、初读柳永《望海潮》,了解作品内容,画出喜欢的词句。
3、参考课文注释,扫清字词障碍。
4、借助于互联网,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绘画,相机拍摄,音乐,诗歌等)表现《望海潮》词中杭州的美。
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式问题导学式休息整合式美点追踪
(五)、教师课前准备:教室多媒体调试,课件,利用互联网搜索,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图片,视频资料)。
二、教学课题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
2、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
3、 引导学生感受词的魅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4、质疑、感悟关键语句,指导学生鉴赏诗词,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望海潮》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二单元柳永的一首写杭州的词。这首词虽然是一首投赠之作,结尾两句难免会有恭维的色彩,但作者以铺叙的手法写尽了北宋初年杭州的美丽与富庶,表达了少年时期的柳永对生活的热爱,尤其是对都市生活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更表达了词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柳永作品中描写都市美景与生活的名篇,能够给我们带来极强的美感享受。整首词音律和谐,情致委婉,或实或虚,均具有夸大的语气,有助于构成柳永式的豪迈此风。这在柳永一生创作中是极其罕见的。
因此,这首词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词的语言美、声韵美,绘画美,和谐美,情感美。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本词在写景时夸张手法的运用以及结尾两句和整首词的主旋律的关系。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已近初步具备了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能够相对准确地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与评价。但是,这种鉴赏与评价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全方位的鉴赏与评价。在语文学习中进行美感的培养,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一个不知美为何物的人,一个没有美感的人,他的情感是不健全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生有必要通过善于感知美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来培养自己纯正的审美趣味;通过语言的雕琢来体味情味的丰富,隽永。从而唤醒学生心灵内部细腻、温婉的情感。
《望海潮》展示的是我国著名城市杭州的自然之美和文学之美,如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是难以领略杭州的魅力的。在上课前,我利用百度搜索了和本课相关的教学资源,例如:电视散文《品读》,歌曲《望海潮》,课文朗读的伴奏等,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效果非常显著。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形成美的氛围。
2、强化“读”的训练,培养美感。
3、培养语言魅力,关注情感共鸣,让学生主动体验美感。
4、注意课堂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美感。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由学生通过百度搜索的《杭州形象片》,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百度网页】ht

望海潮参赛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oc20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3-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