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预制菜深度系列(一),潮平两岸阔 】是由【琥珀】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预制菜深度系列(一),潮平两岸阔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空间测算:空间广阔,预计未来十年增长较快
预制菜行业增长较快。①规模: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预制菜(出厂口径)市场规模达3459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达10720亿元,%。此外,企业注册数量在疫情以前维持较快增长速度。2020年后新企业注册数大幅下降预计和餐饮端疫情冲击有关。②分类:因预制菜分类模糊,不同统计口径相差较大
(如餐宝典、团参谋测算2020年预制菜规模分别达2527亿元、2310亿元)。按照加工程度,我们可以将预制菜分为即配食品(净菜)、即烹食品(半成本菜)、即热食品(成品需加热菜)、即食食品(直接食用食品)。其中净菜方面,分为一级净菜(干净蔬菜)、二级净菜
(粗加工肉)、三级净菜(一道式净菜)。其中即烹、即热、三级净菜发展较快,按照德勤数据,2021年,三者占比分别47%、51%、2%,未来5年规模CAGR为14%、11%、10%。能简化餐饮工序的一道式净菜、即烹明显发展更快。③广义及狭义行业规模:其中如果按照广义的预制菜,包含主要的速冻食品以及预制菜肴、料理包、净菜,预计可以达到3300亿规模左右(出厂口径),如果按照狭义的预制菜,仅包含半成品预制菜肴、料理包、火锅料、速冻米面,预计规模可以达到2100亿左右(出厂口径)。
图1预制菜市场规模及增速 图2预制菜企业注册数量(家)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
%
%
%
%
20000
16000
12000
8000
4000
0
预制菜市场规模(亿元) yoy(%,右轴)
艾媒咨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图3四大类预制菜产品分类
统计局,艾媒咨询,中国饭店协会,中国产业信息网,
图4四大类预制菜品 图5不同级别净菜分类
, ,
图6中国预制菜细分赛道规模占比(亿元) 图7预制菜细分赛道2017-2021、2021-2026CAGR
10000
1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2017 2021
即热 即烹 即配
2026E
80%
60%
40%
20%
0%
2017-2021CAGR 2021-2026CAGR
即配 即烹 即热
欧瑞咨询, 欧瑞咨询,
空间测算,狭义预制菜肴2030年望达7580亿,期间复合增速望达15%:①规模:
,因连锁化率提升带动餐饮长期维持超过社零的增长速度,短期受到疫情增速放缓。假设按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保守假设2030年前餐饮复合增速达5%。同时根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餐饮门店毛利率约40%-70%之间,假设平均毛利率在50%左右,原材料成本约占总成本4成;假设2030年我国预制菜在餐饮端的渗透率仅达当前美日超过60%的渗透率的一半30%,且C端占比超过3成,2030年中国狭义预制菜规模(料理包+预制菜肴)规模达7580亿,在相对保守的预期下,至2030复合增速预计达15%。悲观、乐观预期下,2030年前狭义行业增速望分别达到10%、23%。②受益行业: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因速冻米面、火锅料制品行业相对成熟,预计未来增长最快的预制菜行业主要为料理包及预制菜肴。从终端顾客接受度的角度,其中预制菜肴因属于半成品预制菜,有加工体验感以及更好的烹饪口感,C端需求高于B端,预计是最为受益的细分行业。味知香就属于预制菜肴类。
图8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及增速测算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图9预制菜生命周期
,
图10中、日、美预制菜渗透率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中国 日本 美国
中国烹饪协会计划(五年规划))》,
历史:海外逐步成熟,先B后C,国内正处高速
海外:日本预制菜发展更具借鉴意义
①美国:初期快,后期慢。
初期爆发式发展:预制菜最早起源于美国,40年代处于萌芽期,随后在快餐店发展、冷链物流设施发展的双向刺激下,带来了60年代以来的预制菜商业化,以及超过30年的
快速发展。其中1940开始的第一个十年预制菜销量CAGR达35%,随后20年CAGR达
10%,均超过同期GDP增速。
后期发展缓慢:因饮食习惯不同、因制作工序简单,需求有限,美国预制菜发展初期发展快,且以净菜加工为主,后期发展缓慢,1970年以来十年CAGR持续低于GDP增速,参与者主要为雀巢等综合食品公司。
②日本:因饮食习惯接近,烹饪难度高于西方,日本预制菜发展过程更具备借鉴意义。
初期奥运会及冷链促进初期B端火爆:随着冷冻基数发展,1964年东京奥运为奥运村选手准备冷冻预制食品使该年基本上成为日本普遍意义上预制菜元年,随后1965年日本冰箱普及率达50%,进一步推动日本预制菜发展。预制菜销量自1965-1970CAGR达32%。该阶段预制食品占冷冻食品比例,从30%左右提升到不到60%。
持续成长的超长成长周期:1971、1974年麦当劳、肯德基分别进入日本,带动预制食品B端快速发展,1980年后的日本经济破灭并未明显影响预制菜高速增长的趋势,1990年后,微波炉逐步普遍进一步延长了预制食品趋势,1965-1997年,日本预制食品实现了32年的快速发展,该阶段预制食品销量CAGR达14%。预制食品在冷冻食品渗透率从不到30%,提升至80%左右。
克,提升超过15倍。
3)2000以来的BC切换,带来持续稳健。2000年前后日本预制菜B端消费量开始下滑,尤其是1997-%,该阶段C端维持约2%的增长,近十年两者共同创造了2%左右的复合增速,实现了稳健成长。
整体看,日本预制菜发展爆发力高于美国、持续高成长时间强于美国,核心原因在于一
方面,菜肴烹饪较为复杂,标准化及便利性需求高于美国;另一方面,不同于美国的是,1990
年前的房地产泡沫化及泡沫破裂直接带来居民生活压力增大,在这个基础上,单身率提升带
动出生率下降,同时造成了老龄化加剧和家庭小型化两个核心结果。而这两个核心结果都使
“精简便利型”饮食趋势需求进一步提升,预制菜C端发展长期维持稳健成长。
图11海外预制菜发展史
、
图12美国预制菜CAGR及GDPCAGR对比 图13日本预制菜CAGR及GDPCAGR对比
40%
30%
20%
10%
40%
30%
20%
10%
0%
0%
1940-19501951-19701971-19901991-至今
美国预制菜销量CAGR 美国GDPCAGR
日本预制菜销量CAGR 日本GDPCAGR
前瞻经济学人,国际速冻调理制品杂志,FoodMarket,欧睿,
,欧睿,
图14日本冷冻预制菜产量及人均消费量
2000
1500
1000
500
0
1957
1961
1965
1969
1973
1977
1981
1985
1989
1993
1997
2001
2005
2009
2013
2017
2021
冷冻预制菜产量(千吨)
冷冻预制菜人均消费(千克,右轴)
资料来源:日本冷冻食品协会,
图15日本老龄化呈上升趋势 图16日本出生率呈下降趋势(%)
日本历年老年人(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重(%)
40 30
25
30
20
20 15
10
10
5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19
2020
0 0
出生率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19
2020
, ,
图17日本老龄化呈上升趋势 图18日本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人)
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
50岁未婚男(%) 50未婚女(%)
日本户均人数
4
3
2
1
0
1980 1995 1997 2005 2010 2015 2020
, ,
图19日本预制菜持续成长周期延长
,
国内:前期受制于冷链,近期冷链驱动下爆发。①2000年前后,我国陆续出现了预制菜企业。但受限于早期冷冻技术及冷链运输的高成本,行业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②2014年前后,外卖平台快速发展料理包市场,行业在B端步入放量期。③2020年开始,消费升级叠加疫情催化,预制菜进入C端用户视野,并在C端迎来消费加速期。
图20国内预制菜发展阶段
公开资料整理,
行业发展特征:主食优先,先B后C
①主食优先。主食是各国需求最为统一、个性化需求有限、能够实现规模效应的产品,在此基础上,成本及营销的规模效应能够更早形成壁垒,能够更早、更快的做大细分行业和龙头企业。从日本看,2020年产量、产值前6的预制菜品种中,饺子、乌冬面主食超过4
个。从美国看,在美国预制食品开始稳定期的1992年,主菜、披萨,分别占预制食品总量
26%、9%,明显领先于其他品类。
②地域属性。一方面,各地因不同饮食习惯需求的预制产品往往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因预制食品毛利往往20-40%,而冷链物流费用相对较贵,占比较高,跨省运输成本较高,往往造成以区域为主的发展现象。
③B端集中度提升幅度有限,C端分散化趋势明显。第一,我们发现,从日本的预制企业来看,2005年龙头集中度并未出现进一步提升。核心原因主要在于供应链的规模效应可以提升企业规模带来部分行业的集中度,但产品差异带来的分层竞争导致龙头之间竞争有限,进一步集中困难。第二,我们发现C端预制企业集中度相比B端更低,且持续保持分散状态。从欧睿的C端的预制菜市占率来看,日本、美国龙头企业的集中度明显更低。核心原因还是消费的个性化差异较大,口味繁多,单一产品往往难以做大,这导致拥有渠道资源、供应链资源的综合性企业容易占尽先机,比如雀巢、日冷。
④先B后C:C端预制需求主要在于便利性,B端驱动主要在于成本、标准化以及便利性,B端需求更为刚性,导致B端往往先发展起来。日本97前以来核心驱动均在B端,行业降速后,C端需求带动行业成长期延长。
图21日本排名前6冷冻预制菜产量及产值 图22美国1992年预制食品品类占比
250
200
150
100
50
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2020年总产量(千吨) 2020年总产值(亿日元,右轴)
30%
20%
10%
正餐/主菜
裹面包粉的鸡块
披萨其他食品
其他早餐食品
糕点甜点心/顶层配料
蛋奶烘饼小吃/冷盘
裹面包粉的蔬菜
盆装馅饼甜馅饼各类面条冷冻面团
甜食预制蔬菜馅饼外壳嗍咖用奶油鸡蛋代用品
0%
欧睿, 《食品与机械》1995年第3期,
图23日本B端预制菜市占率(%) 图242020年美、日C端预制菜CR5(%)
100
80
60
40
20
0
2005 2007 2008 2011 2016
其他 日冷 加卜吉 味之素 丸羽日朗 日本水产
欧睿, 欧睿,
驱动拆解:需求痛点刚性,冷链发展为核心动力
(1)底部驱动:冷链发展。
①美国冷链带来预制食品先机:冷冻机于1920年发明,待二战后实现逐步实现商业化,带动了1940年以来美国预制菜头十年超过35%预制食品复合增速的发展先机。
②日本冷链发展带来预制食品黄金三十年:冷链物流传入日本可追溯至二战后1950年附近,1960年随着冰箱普及率超过50%,冷链物流商业化加速,带动了1965-1970预制食品销量5年32%CAGR的高速增长。
③我国自2010年政策驱动,带来生鲜供应链高速发展:1)2010发改委政策推动我国冷链物流进入新阶段。2008年以前冷链稀缺,北京奥运会供应标准促进短期北京冷链物流发展,并通过自贸区试点引入美冷、太古等外资冷链公司入局,2010年国家发改委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随后在有关省份持续政策驱动的背景下,带动冷链快速发展,2010相当于真正意义上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元年。连续十年冷链高速发展。直接促进了从2010开始的生鲜、预制菜等行业发展。其中生鲜电商交易规模2014-%。2)当今冷链物流维持高速发展。2014-2020年,食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冷库车保有量、%、%、%,维持较快增速。3)冷链物流需求仍缺,较发达国家差距仍大,未来的发展仍直接制约预制菜、冷冻食品行业发展。从行业数据来看,我国生鲜产品流通率、损耗率短期较海外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从公司数据来看,目前预制菜行业仍处行业初期,得冷链者得天下,味知香、立高食品,
包括非上市的聪厨均有自己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了明显的运费节约(2020年味知香第三
)。从该观点看,强供应链企业在未来同样具备较
强预制食品,包括龙大美食、盒马等,海外龙头雀巢、日冷、Sysco本身具备行业领先的供
应链体系。
图25冷链发展成为核心驱动因素
,
预制菜深度系列(一),潮平两岸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