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感觉统合概述(一)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感觉统合的概念及作用。
教学重点:感觉统合的概念
教学难点:感觉统合的概念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内容:
感觉统合能力是大脑潜能开发的基础
孩子是蕴含无限希望的新生命。当父母细心观察孩子出生后的变化时,总会禁不住感叹可爱的宝贝那神奇的生命力,似乎每天都能在孩子身上发生新的变化:学会了一个新的动作、讲出一个以前未说过的词句、涂鸦了一幅充满想象力的画等。此时,父母总是欣喜万分,又有些担忧,喜的是孩子聪明可爱,忧的是自己是不是为孩子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否不是采用了最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发挥其最优状态。
现代科学研究告诉父母们,人类自身蕴藏着巨大的生理潜能和智慧潜能,一般的人只运用了潜能的10%,还有90%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家长们多希望证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孩子能够开发尽可能多的潜能,成长得更健康、更聪明。于是,很多的益智玩具、才艺训练、外语训练受到家长的青睐。可是,孩子的表现却与家长的愿望相去甚远,出现一些让家长困惑的现象:唱歌跳舞很棒的孩子却因为非常害羞从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很聪明的孩子却很难安静下来学点东西;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却怎么也学不会系鞋带等。孩子的潜能似乎在某些方面发展得很好,而另一些方面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在多年的儿童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许多有学习问题、注意力缺陷、多动或胆小的孩子都有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现象。让感觉统合能力----大脑潜能发展基础薄弱的孩子学习复杂的知识,就像在浅浅的地基上建筑高楼大厦,会倾斜,如果继续加到相当高度,还可能倒塌。因为,孩子大脑发育有其自然的内在规律,感觉及统合能力的发展是其发展的第一步。只有把基础打好打牢,大脑才能发挥出最大潜能,孩子也才能在学习、思维、情感、运动等方面都表现得卓越出众。
一个感觉统合失调孩子的故事
贝贝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像每一个家长那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又健康。从贝贝还不满一岁开始教她学习识字卡片,然后教她背唐诗。贝贝也不负众望地在3岁时就能识数百个汉字,能背数十首诗词。然而,父母突然注意到即将上幼儿园的贝贝比其他小朋友显得动作笨拙,吃饭、大小便都仍需要家长照顾,说话的语速特别慢,而且语气单一、缺乏声调变化,大人说话快—点或声音大—点,她都感觉很难受。贝贝还特别胆小,除了家里的长辈,她不敢和陌生人说话,甚至不敢与同龄的小朋友接触。她完全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可把家里人急坏了,“聪明”的贝贝究竟怎么了?
通过我们的检测,发现贝贝有严重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追踪她成长的过程,才发现贝贝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原因:
1、家长保护过度
因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非常疼爱小贝贝,惟恐孩子遭受一点点伤害和疾病,所以总是让贝贝呆在床上,不让她在凉凉的地上自由行动,不让她接触任何未经严格消毒处理的东西而且不论去哪里,常常把她抱在怀里。这些方式减少了她自主活动的机会,也就减少了其大脑经受锻炼的机会,使她表现出动作笨拙,遇事胆小的情况。
2、过早的才艺教育
贝贝从很小开始接受识字、背诵诗词的教育,而这些知识都是非常抽象的。婴幼儿时期本来是需要大量具体的、形象的信息刺激来促进大脑的发展,加强大脑的整体功能。过早学习文字、诗词等抽象知识,使孩子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识记,而没有机会去发展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感觉功能。虽然,贝贝能背诵很多诗词,但这些诗词对于幼小的她都是空洞的、无意义的。
3、缺乏接触适宜刺激的机会
贝贝家住在高楼上,而且家长担心她在外面活动会感冒,所以她很少有机会到户外活动,所接触的环境非常单一,识字、背诗只发挥了大脑负责记忆的细胞的功能,其他的神经功能没有得到良好的刺激,特别是作为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基础的感觉统合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南加州大学的艾尔丝博士(Dr. Jean Aryes)在1969年久提出的一个研究观点。她医生研究运动治疗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感觉统合研究。她首先发生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自控能力差、动作协调不良;或是易紧张、胆小、内向、爱哭、不合群、挑食等症候群,并非是智力及教育问题,二十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她在生前完成了50篇临床实验的研究报告,特别在1972年及1979年,发表了她医生中最重要的拙作,先后震撼了全世界学术界,也使艾尔丝博士名扬全球。她不但在理论上最早提出感觉统合问题,并开发了感觉统合的运动器具及知道方法,设计了不少问题儿童行为核对方法和评量观察表,提出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来加以纠正,对感觉统合问题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美国、日本、新加坡、
感统电子教案全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