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先生”柳肃
对一个珍视文物的学者而言,挖掘机向着文物开动的时候,一下一下,都像挖在心里,太痛。柳肃曾为了保护那一段城墙鏖战数月,历尽周折,终归竹篮打水。
9月29日见到柳肃,霞光映照着岳麓山的香樟老树,还有他的一头白发。
我是从“江东”到“江西”。湘江两岸,湖南大学在西,万达广场在东,从大学出来往北走几百米,过橘子洲大桥,左拐便是万达广场。
柳肃却再也不愿“左拐”。原本高楼所在的地下,躺着120米的宋代古城墙,因为建设,已被基本摧毁,万丈高楼平地起。那里就成了他的伤心地。
至今思城墙,不肯过江东。对一个珍视文物的学者而言,挖掘机向着文物开动的时候,一下一下,都像挖在心里,太痛。他曾为了保护那一段城墙鏖战数月,历尽周折,终归竹篮打水。“说是说保存下来23米,但像什么样子?宋代的砖、元代的石头和明代包的麻石条,都已经没有了,就剩下一堆土。”
9月20日,他被山东卫视“中国师道盛典”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先生”。
何为“大先生”?柳肃说,没有想过,但至少要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吧。
历史的相遇
“原本它好好地在那里,800多年了。”2012年1月10日,柳肃在工地上看到了那段古城墙。宋元明三代沧桑集于一身,上面还有金兵和蒙古人攻城的痕迹。当时56岁的柳肃,像被穿越历史的电流击中。
“非常震撼。”作为湖南大学建筑学教授、国家文物局古建筑委员会委员,他一眼就能看穿这段城墙的价值。“之后几天一直想着它,吃饭也想,睡觉也想。”柳肃和其他专家,都主张“原址保护”,而政府和企业,则倾向于迁移重建。
“那不行,那样建起来的就是假文物,而且还会误导后人,让人们搞不清楚真实的城墙位置。”柳肃说。为了让城墙在原址保留,他写信给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及长沙市长。市长那里没有回音。“以前别的事写信都有个答复,这次我想他是不好回答吧。”
万达方面,几天后就派了长沙当地的工作人员上门拜访。“他们说听政府的,政府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实际上背后是政府听他们的。”话语中,他对当前社会的运作逻辑显已了然。
一番争持之后,没有结果。一个月后的2月9日深夜,柳肃已经准备休息,接到了一位政府部门朋友的电话。“这个事情你想开一点,没有办法的事,市里已经决定了。”决定,是指全部迁移重建。
“这是不是最后的决定?”
“是的。”
说着说着,柳肃已无法自控,声音哽咽。
这段沉睡地下数百年的古城墙,惊艳出世之后遇见的不只是以柳肃为代表的知识精英,还有资本与权力,前者小心翼翼地拿着洛阳铲,而后者掌握的是挖掘机与公章。
这种相遇的结果,往往早已注定。
春风斗古城
2012年2月9日深夜,柳肃接完那个让他颤抖的电话之后写了一条微博:“我已经得到比较可靠的消息,那段城墙看来是保不住了……我在电话里哽咽了。”
发完,他睡了,公共舆论却醒了。次日打开电脑,柳肃说自己被“吓坏了”,第一次被自媒体的力量震惊。“每一个小时,就有超过1000条转发。”
当天上午,他的电话一直滚烫地运转,全国的媒体都在找他。“到了下午,干脆都不预约了,直接在外面排队,这家谈完,那家进来接着谈。我当时也没想到舆论关注可能让事情出现转机,我只是愿意说。”
转机出现在2月11日,著名主持人汪涵来电。汪涵说,自己可以做中间人,让柳肃与市长直接对话。
“大先生”柳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