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乡贤”回归.doc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乡贤”回归
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既靠以裴春亮为代表的乡村精英的才干与胆识,又靠中国共产党基层治理的奇招妙手和选人用人的独特智慧。
中国乡间广袤,农村素来是社会发展和稳定之基。中央连续13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农村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日盛,农村式微,乡村人口失衡、经济衰退,乡土文化遭到冲击,城乡发展鸿沟越来越明显。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所谓乡里能人的急剧流失,亦即“新乡贤”培育机制不成熟造成的人才“中空”。
不忘初心的“挖井人”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决定的特性,也是基层治理需要考量的重要依据。农村建设正经历着几十年的“阵痛”,政策倾斜、财政扶持、税收改革、技术下乡……都没能阻碍经济发展浪潮下劳动力外流导致的“空心化”,而从村里走出的精英“反哺”乡村的,更是太少。好的道路没有优秀的领路人,走的人就只会见少。今天,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摸索出了新的路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培育新乡贤文化”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实践背景和值得期待的前景。
如今,去过河南省辉县市裴寨社区的人看到一派新农村的好光景,不敢相信过去那里是怎样的困窘。新世纪的头几年,村民还住土坯房,喝地窖水。这所有苦楚背后最关键的原因是没有水,更确切的说,是缺了一位
“挖井人”。
2005年,农民企业家裴春亮回到裴寨担任村干部,用十年时间让全世界都认识到农村基层治理关键岗位上关键角色的作用。在裴春亮的带领下,裴寨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人惊叹。裴寨村所属的张村乡党委和政府果断决定,以裴寨村为依托,建设新型农民住宅社区,吸纳全乡11个行政村入住。裴春亮兑现了“一人富不算富,全村人富了还不算富,把邻村都带富才叫富”的承诺。
今天我们回顾和体会裴寨社区十年的历程,看起来顺风顺水,走上了当年不敢想象的“快车道”。细究其背后,既有以裴春亮为代表的乡村精英的才干与胆识,更有中国共产党基层治理的奇招妙手和选人用人的独特智慧。
为基层治理铺路
“乡贤”者,起于“乡”,“贤”而归。费孝通有言,“乡贤文化就是维系着庞大的中国社会正常运转几千年的基层力量”。古之乡贤,往往是官绅归隐,更多地以“感化者”而非“治理者”的形象出现,是村落的精神所系。乡村对于“旧乡贤”是家园乡愁、故土情怀,“旧乡贤”们则以诗书传家,教化风习、稳定秩序。
相比之下,“新乡贤”群体身兼数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更多的职责内涵。他们要延续“旧乡贤”的积极作用,讲求德行、感化人心,更要带动全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今天的“乡贤”,多是成功的农民企业家,他们在事业成功的同时,还有厚重的乡土情结。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铺就了两条道路:一是改革开放带来的致富路,鼓励乡里能人“走出去”;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导乡村精英回家乡。裴春亮的个人轨迹清晰地体现了这两条道路的作用。他出身贫寒,在本就穷困的裴寨老村,童年更比别人悲惨:自幼丧父,父亲的丧葬费用靠全村乡亲接济;大哥、二哥相继去世,少年裴春亮带着侄子、侄女,吃村里的百家饭长大。这样的经历,加上母亲的教诲,使他从小就在心里种下报恩的种子。
改革开放给了裴春亮充分的机遇,20年的事业开拓让裴春亮

“新乡贤”回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uxwivg046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7-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