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的宇航员为什么要入地训练
在前往国际空间站或者进行星际探险之前,没有什么提前预备的训练方法比探索地球深处更好了。
当最后一批宇航员从月球上返回时,他们带回了月球表面岩石样品。虽然从地质学上来说很有意义,但这些岩石样本对我们研究地球生命起源并没有什么帮助,也无法告诉我们太阳系中其他类似行星上是否有生命迹象。月球上看起来不太可能有生命体,而下一次我们再访问其他邻居行星时,寻找生命物质会成为首要目标。宇航员在意大利撒丁岛地下800米深处的撒格鲁塔洞穴接受训练
人类肯定会再次踏上太阳系的另一颗行星去寻找生命。在那之前,他们会在地球上一些环境最严酷的地方进行训练,而洞穴则是为这些勇敢的探险家准备的最佳训练场所。地下800米深处的训练
自2011年开始,欧洲航天局定期送宇航员去意大利撒丁岛的洞穴接受为期两周的训练。宇航员将在洞穴中生活、探险、绘制地图。
2016年夏季,欧洲航天局选择了位于意大利撒丁岛地下800米深处的撒格鲁塔(SaGrutta)洞穴,6名分别来自于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和西班牙的宇航员参加了为期6天的训练课程。在那里,他们与日光隔绝,共同探索和绘制地球上最后未被探索的神秘地域之一。
撒格鲁塔洞穴是由活水流通贯穿、溶蚀岩石而成的,洞中既有狭小的仅供一人爬行通过的缝隙,也有大教堂般的大洞厅;洞穴内有些通道很干燥,有些则需要穿上潜水装置导航通过。
欧洲航天局组织这个项目是为了让来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宇航员学习如何在密闭和高压的环境下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科学研究和勘查工作。除了行走困难,由于与日光隔绝,宇航员的昼夜规律、时间知觉和睡眠模式都受到了影响――正如在太空中会遇到的那样。
地下洞穴行走和太空行走也非常相似,首先,它们都需要安全绳的帮助、做出关键决策和清晰的团队沟通;不管是在地下洞穴还是在太空中行走,都需要采取“伙伴系统”策略;上培训课时,指导人员反复重申的技术要点也是一样的――“慢就是快”以及“检查好你的装备,然后信任它”。
科学训练内容在洞穴训练课程中占据了主要部分。正如国际空间站中一样,在洞穴中训练的宇航员每天需要进行大约五项实验,包括获取地质和微生物样本,这些样本将用于研究洞穴中生物(无需阳光和生命所需矿物质就能生存下来)的生存模式。
洞穴任务同时也能训练宇航员适应其他行星表面环境的能力,比如西班牙兰萨罗特岛上的地质公园就非常适合做火星训练基地,它的地形地貌跟火星上的非常相似。
意大利地质学家、洞穴勘察家兼洞穴课程设计师法兰西斯科?绍罗在此次洞穴训练课程中,就如何在太空环境中识别有趣的生物岩石样本提供了专业指导,他着重讲解了如何鉴别陨石和岩石等知识。
“未来有一天宇航员将登上其他星球,而他们在这个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将会派上用场,像地区勘察、采集岩石样本回来做科学分析等。”绍罗说道。绍罗非常适合教授宇航员如何在最具挑战性的环境中找到生命迹象,他本人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不仅在洞穴中发现了生命,甚至在最不可能存在洞穴的地方发现了新
的洞穴。迄今为止绍罗最大的成就是在委内瑞拉发现了“众神之家”(Imawari Yeuta)洞穴。洞穴是地质变迁的见证者
地处委内瑞拉奥扬平顶山的“众神之家”洞穴是非常罕见的石英岩洞穴。一般来说,石英岩山脉因为具有很强的抗水侵蚀性,很难形成洞穴。因此如果石英岩山脉上
上天的宇航员为什么要入地训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