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莫言获奖对中国典籍翻译的启示.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莫言获奖对中国典籍翻译的启示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中国政府与民间想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典籍的对外翻译在?@一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从莫言作品的外译入手,提出了典籍外译的三点看法:一、理解好原文;二、表达好译文;三、建立良好的典籍翻译批评制度;并进行了初步的论述,望能抛砖引玉。
【关键词】原文理解译文表达批评制度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艺术界的一件盛事,人们在庆祝的同时思考着莫言获奖的原因,如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增加,莫言自己独特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但一流的翻译也是个重要因素。著名文学评论人孟庆澍曾说莫言的作品能取得如此的辉煌,能获得外国评委的认可,离不开葛浩文先生的翻译。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和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家,在谈到对当代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时,葛浩文坦言他非常喜欢中文,英文也很好,深刻地了解翻译中的困难与挑战,他的翻译忠实于原著又富于创造性,他勇于挑战翻译中充满的不确定性。
因此他提到许多影响翻译成功的因素,其中决定性因素就是掌握好自己的母语。本文认为典籍翻译应遵循以下路径:
一、理解好原文
典籍作品离我们年代久远,理解原文真实思想常用方法是:各类辞典,专家。而译者本身古文修养的差异直接影响典籍翻译,所以从事典籍外译的工作者一定要与优秀的典籍研究专家建立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达到翻译中信、达、雅或意美、音美、形美或西方人的动态功能对等等标准。顺便说一下,尤金?奈达之所以把功能对等改为动态功能对等,就是为了强调翻译活动是当地人的活动,功能对等是当地人的功能对等,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所以经典作品的重译是必要的。比如许渊冲和James Legge对于《关雎》的英译。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中外译者的译文各有千秋,但根据一切翻译活动都是当代活动这一理念,James Legge 对原文的理解已落后当代中国学者对它的研究与理解了,他的译文不能充分表达原诗的内涵。我们知道比兴手法是中国古人写作常用手段,在《关雎》中这一手法运用非常明显。原作者一开始就用发出“关关”求偶声的雎鸠来兴起或衬托出窈窕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个话题。然后又用雎鸠辛苦、费力寻找,采摘与挑选参差荇菜的行为来兴起或衬托君子找不到窈窕淑女的焦虑不安,以及种种追求,取悦窈窕淑女的方法。“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d之”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应是雄性雎鸠发出的,其目的是得到雌性雎鸠的欢心,同理,君子也要用“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去追求,取悦“窈窕淑女”。
二、表达好原文
一般说来,我们的母语表达能力强于外语表达能力,是因为我们对母语的形式与意义的完美结合更敏感,更能心领神会,所以葛浩文在谈到翻译莫言的小说时说自己的母语掌握得好才算是翻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我们把外语原文翻译成我们的母语时就更有把握,更能得心应手,许渊冲先生所言的译入语优势才能得到发挥。
谈到中国诗歌的外译,很多译者强调了外译过程中的押韵问题。中仄、对仗等特点,这是由汉语自身发音特点决定的,这些语言形式上的东西在其他语言中难以复制。但西方的诗歌因其自身语言的特点,也有其形式美或意义与形式完美结合

莫言获奖对中国典籍翻译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actupq736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7-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