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路在何方
引言: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面对面源污染、饮用水源地保护、秸秆焚烧、大规模的畜禽养殖粪便、农村工业企业排放等诸多问题,哪一个都不是很容易得到解决的,都需要在一个系统的层面上加以考虑和实施。农村一方面幅员辽阔,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很不健全,另一方面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对原有的农村生产和生活习惯产生了极大地冲击。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道路方向在那里?蓝白蓝网将从理念推广和项目实施两个角度讨论农村环境问题,希望能够给读者借鉴和启示。
一、“农耕文化”是落后的还是先进的?
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被认为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对于粪尿的利用便是其中的一个表现,人们常说的谚语“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根据历史的记载,在中载,估计在距今约三千年前的商代就可能有使用人粪便的实践。
随着工业的发展,化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显得更加直接和紧迫。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常量营养元素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硼、铜、铁、锰、钼、锌、氯等都可以通过化肥实现,并且施用起来更加容易。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40%~60%。
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不仅能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营养元素,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粪便等有机肥含有多种养分,比较平衡,而化肥所含的养分种类单一,长期施用容易造成土壤和食品中的养分不平衡。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可以促进土壤中的生物转化过程,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而长期大量施用化肥肥料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导致土壤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有机肥料正确施用后可提高作物的抗旱、抗病、抗虫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郝晓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农耕文化是最原生态的生产习惯,食物来自于土地,排泄物回归到土地。在这种原生态文明习惯中除了散发臭味、传播疾病等缺憾之外,主流做法不但生态而且很少污染水体”。
二、“水冲厕所”是进步的还是倒退的?
英国著名的《焦点》杂志曾邀请本国100名最权威的专家学者和1000名读者,评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位居榜首的竟是抽水马桶。也许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人自己的发明。世界上第一个马桶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的克里特岛,但真正意义上的水冲式马桶不过是400多年前的发明,而城市下水道系统也只有150年左右的历史。
在马桶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的发明功不可没。中国瓷器进入欧洲,为马桶工艺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随着欧洲人掌握了瓷器制作工艺,瓷器从最初的奢侈品逐步发展成制作马桶的原料。比起最初木头、石头、铅等,陶瓷马桶既结实又不会漏水,不会残存病菌,而且易于清洁,同时有很长的使用寿命,可谓马桶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1883年,托马斯
•图里费德让陶瓷质地的马桶实现了市场化,成为使用最广的卫生用具。
抽水马桶实现了人类高层居住的可能,人们的排泄问题很容易得到解决。
在节水方面,马桶的设计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从目前来看,马桶每使用一次,水量一般都为3升、6升左右。但是,对于水资源的使用量在人口的累积之后,会显得非常庞大。
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的高投资、高运营,抽水马桶的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战略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