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知识是人间之至善,无知是人间之至恶。
苏格拉底
自从苏格拉底首次探索知识的真谛以来,教育家
们一直在争论两个核心问题:教什么,以及怎样教。
这场争论从古代一直持续到现代,现在仍然可以见诸
于学术刊物、政府报告、商业杂志甚至主流的畅销
书。争论的场所也早已从教育界和议会扩展到了市政
会、公司董事会室、甚至世界各个角落的餐厅和食
堂。本书探讨的远程教育的基础理念,是向人们提供
他们所需要的教育,而不是向教育提供人。这是远程
教育为教育的头两个根本问题所提供的答案。
另外,远程教育这一概念还解答了教育的第三和
第四个问题,即教育的适当的场所和内容的问题。
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我们如何回答上述这些问
题,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这些答案对于方
兴未艾的地方自治试验(包括美国当前的民主政治实
验)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多年前,历史学家威尔
杜兰特和阿里尔杜兰特在历史的教训》一书中指
出,获得教育的权利是根本的人权。他们认为: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实现教育机会平等,
那么民主就能够成为现实,而且也将获得存
在的理由。这是因为民主的标语下隐藏着这
样一条真理:我们虽然无法实现绝对的平
等,但却能够使人们享有近乎平等的教育机
会。(注
我们的全球文化已经经历了一次根本性的转变,
这提高了上述这些问题的紧迫性。我所说的这个转
变,是指我们为实现通过信息革命最终建立一个以知
识为基础的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所做的努力。这个转变
相当迅速,以致使大家常有失控之感。那些责任重大
的决策者们,常常被他们无法把握的超量信息以及有
时连他们自己都无法理解的选择所淹没。所有事物都
在高速地发展和变化。这种变化速度使得我们常觉得
个人无从依托,什么也抓不住,但是我们仍然要惊叹
于这种变化给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技术成为重要的变革力量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我们第一次真正掌握了能
够使得全球社会彻底改观的技术力量。世纪初诞
生的电话技术和年代开始推广的电视技术,为这
场变革提供了基本的背景,但是这两项技术迅速被传
统的工业集团所控制。而当今科技的最重要特点,恐
怕就是它能够并且正在突破政府管制以及传统的工业
集团的控制,虽然后者正不惜代价改变这一现实。
两个多世纪以来,输出美国式民主和文化的可行
性始终成为争论的焦点。现在,由于新技术的问世,
这场争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自世纪年代
晚期以来,政治和社会的变革(通常是由要求某种形
式的自治和要求改善机遇的愿望而引发的)加速了从
东欧的中心城市到南亚的茂密景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的多样化的形成。
技术革命最令人吃惊的后果,是它对那些专家们
的权威构成了挑战,因为它能够冲破任何人为设计的
束缚。传真机、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天线、以及互联
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趋势。
技术革命导致的这种变化发生在社会的底层,因为正
是社会大众在充分使用这些新的工具进行信息沟通,
从而实现他们的个人目标。
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尽管很多已经有了迅
速的提高,但北美和西欧国家的高等教育正在成为
稳定并且有利可图的出口商品。虽然美国国内正在
为本国教育系统的质量而争论不休,但这并不能掩
盖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外国学生在美国大学的注
册学生总数中已经占到了。美的担忧,并不能遏止外国的年轻学生对于美国
学位的渴望。
这些学生不惜远渡重洋,有的甚至不惜承诺为他
们国家的政府工作数年,以换取政府资助他们到美国
或欧洲留学。目睹这些现实,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种
前景,即如果这些人能够通过电子传媒,不必背井离
乡和花费巨资就能获得同等内容和质量的教育,那么
他们所能享受的高等教育机会就会成倍增长。
世界教育需求和媒体的渗透
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数据
随着人类步入世纪,大众对于电子化大学教
育的潜在的需求将会急剧增长,因为技术的变革课堂
可以不受陆地和重洋的阻隔,为人类所共享。
知识社会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为了搞清楚这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我们
必须了解我们所处的新的信息社会的根本特征,以及
受过西方教育的劳工所赋予这个社会的独特性。
我们身处的信息社会同过去的工业社会有根本性
的差别。在工业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是能源,最基本
的工具是起重机、卡车、火车、汽车和飞机等。工业
社会的主要特点,是它能使人力所及的范围不断扩
展。
同工业社会相比,信息社会本身的进化速度要快
得多。信息社会的首要资源是信息。信息是一种极为
特殊的资源。它通常没有重量,看不见摸不着,而且
可以同时
网络教育 高等院校学习丛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