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益智游戏课
初一年级数学组
数学与你相伴,智慧与你同行
一、数学趣味小故事
十一点半
上午第四节课,A生肚子饿,无心听课,坐在位置上呆呆地想着牛肉,面包。
数学老师发现他走神,便提问他:“,将会怎么样?”
A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将会开午饭!”
减法
数学课上,教师对一位学生说:“你怎么连减法都不会?例如,你家里有十个苹果,被你吃了四个,结果是多少呢?”
这个学生沮丧地说道:“结果是挨了十下屁股!”
生死人数
英国诗人捷尼逊写过一首诗,其中几行是这样写的:“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死亡,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诞生……”
有个数学家读后去信质疑,信上说:“尊敬的阁下,读罢大作,令人一快,但有几行不合逻辑,实难苟同。根据您的算法,每分钟生死人数相抵,地球上的人数是永恒不变的。但您也知道,事实上地球上的人口是不断地在增长。确切地说,,这与您在诗中提供的数字出入甚多。为了符合实际,如果您不反对,我建议您使用7/6这个分数,即将诗句改为:“每分钟都有一个人死亡,每分钟都有一又六分之一人在诞生......"
谁最吝啬
“你说,世界上谁最吝啬?”
“当然是数学家。”
“为什么?”
“他们是毫厘必争呀!”
二、你身上的计算器
我们的手也能成为一个可以进行简单计算的计算器。
这里有一个小窍门:计算9的倍数时,如图1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7×9。只要像图2所示那样,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弯曲的那根手指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6,它右边剩下的手指根数是3,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图1
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
图2
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计算7×9
三、数学在文学上的表现
宋代诗人秦观写的一首回环诗。全诗共14个字,写在图中的外层圆圈上。读出来共有4句,每句7个字,写在图中内层的方块里。
这首回环诗,要把圆圈上的字按顺时针方向连读,每句由7个相邻的字组成。第一句从“赏”字开始读;然后沿着圆圈顺时针方向跳过两个字,从“去”开始读第二句;再往下跳过三个字,从“酒”开始读第三句;再往下跳过两个字,从“醒”开始读第四句。四句连读,就是一首好诗
三、数学在文学上的表现
如果继续顺时针方向往下跳过三个字,就回到“赏”字,又可将诗重新欣赏一遍了。生活中的圆圈,在数学上叫做圆周。一个圆周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沿着圆周却能一圈又一圈地继续走下去,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回环诗把诗句排列在圆周上,前句的后半,兼作后句的前半,用数学的趣味增强文学的趣味,用数学美衬托文学美。
四、数学小知识——你不知道的“7”
“7”是最完美的数字
1、 音乐由七个音阶构成:DO Re Mi Fa Sol la Si
2、彩虹显出七种颜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
3、一个星期有七天。
4、骰子相对两面的点数之和为七
5、中国的唐诗:七言绝句,七绝,
七律,七言古诗的韵律美。
6、中国的七夕节。
(牛郎与织女每年相会的民间传说故事)
7、西方童话故事的“七个小矮人”和
中国的“七仙女”民间故事,等等~~~
五、数“7”游戏
既然7是一个这么神奇的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下面我们就做一个与7有关的游戏。
由一位同学先报一个数字,下面的同学按照顺序接着报数,但是要注意以下规则,遇到下列情况要跳过此数,报后面的数:
①是7的倍数;
②数字中带7的数;
游戏规则
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同学们,加油~~~~
六、“15”的游戏
刚才我们一起玩了数7的游戏,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有关“15”的独特游戏。先来听听有关它的故事。
王财主开办了一个叫“十五”的新游戏,他说:“我们只把硬币放在这些1至9的数字上,谁先放都无所谓。你们放铜币,我放银币。谁先放了三个相加等于15的不同数字,谁就可得到案子上所有的钱。”
让我们看一个典型的玩法。一位妇人先把一枚铜币放在7上。由于7已被放上,其他人就不能再放了。对其它数字也是如此。王财主把一枚银币放在8上。妇人下一次将把铜币放在2上,这样再放一次6,三个数字相加为15,就可以赢了。但王财主把一枚银币放在6上,破坏了她的打算。下一次他放在1上就可以赢了。妇人看出了这一威胁,先把一枚铜币放在1上破坏王财主的赢势。王财主将下一枚银币放在4上时暗自得意。妇人看到他下一次放在5上就会赢,还得再破坏他。于是她把铜币放在5上。但王财主放在3上也赢了。因为8+4+3=15。可怜的妇人输掉了4个硬币。
同学们也来试一试,看看谁更厉害!
镇长先生觉得这个游戏很有意思。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断定王财主利用了一种秘密系统,使他不可能输,除非他想输。
解决此游戏的诀窍在于认识到这在数学上等同于划
数学益智游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