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由到本真
摘要:索尔?贝娄在《奥吉?马奇历险记》、《雨王汉德森》和《赫索格》中塑造了典型的现代“流浪汉”形象。这些流浪汉历经一系列不期的人生遭际,铸就了自我坚定的人格意志。他们不断自我选择,完成了从接受成长到把握生存本质的一个发展过程。他们从追求空间上的自由到寻求精神上本真的存在,经历了一次蜕变,也证实了自己的存在价值。这些流浪汉本是现代人的一部分,他们追求的自由与本真也是贝娄对人类的自我解放的一种期待。
关键词:自由本真索尔?贝娄流浪小说
★基金项目:本课题属于“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内涵式发展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学导入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H150268)》中期成果
2015年7月,《索尔?贝娄访谈录》(汉译本)在我国公开发行。该书出版于贝娄逝世十周年之际,以其本人自述的形式再次阐释了作者对成长、信仰、生活意义等方面的理解。作为贝娄的成名作,《奥吉?马奇历险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四处实践人生意义的青年形象。《雨王汉德森》、《赫索格》也都围绕漂泊与找寻的主题展开。在谈及这些早期作品时,贝娄认为奥吉?马奇、汉德森、赫索格都附有极强的个性。他们都有意无意地选择自我放逐,在流浪中领会自我存在的价值。奥吉最终未能全然领会自由的一生对他本人的意义;汉德森的经历也倍显荒诞、离奇;但赫索格在精神世界给出了答案。这些流浪汉通过对
“人的存在”的基本问题的不断实践,完成了对“我的存在”的具体阐释,即从自由到本真的自我实现。
一、自由,生存境遇的抗争
20世纪强调理性与秩序。在这样的社会中,“共识”成为时代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集体无意识的再现。这是一个去个体化的时代,顺应众人的认知虽自我蒙蔽,却可人人相善其群;而彰显个体意识则有悖公知且看似荒谬。贝娄诠释人存在问题的起点恰始于这种荒谬的人生境遇。他认为,人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而是被无情地抛到一个异己的、充满混乱的环境之中,生存与环境的悖谬有着先在性的联系。《奥吉?马奇历险记》开篇便以“突兀”的形式宣告主人公的存在及其不和谐的生存环境。“我是一个美国人,出生在芝加哥――那座昏暗的城市,芝加哥”(Bellow,2001:3)。芝加哥本身具有空间的先在性,而奥吉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被动地置于其中,他不得不面对许多不期的境遇,所以芝加哥成了“昏暗的城市”。奥吉宣称:“我这个人处事一向按照自己的那一套,自行其是,以自己的方式,写自己的经历”(Bellow,2001:3)。他对自我主体性具备强烈的认知,这注定他将选择自己的方式书写自己的人生。
奥吉丰富的人生经历彰显出自由本身的生命力。但是,这种自由阻碍了他人生意义的累积。罗洛?梅(2009)认为,自由与命运相生相对,“只有当自由与命运相对立时,自由才有了生命力;(相反,)只有当命运与自由相对立时,命运才有意义”。奥吉始终认为自己并不成功,因为没有哪个人或者哪件事在他的心中能够留下持久的印象。自由成了他生存的起点,而丰富的人生却没有给他的命运带来深刻的含义。
奥吉看似失败的人生经历占据整个故事布局,而全文却以“哥伦布”的出现做结:“当人们给哥伦布带上镣铐押解回国时,他也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但这并不证明没有美洲”(Bellow,2001:536)。哥伦布的出现,使得读者不得不重新审视奥吉的人生。如结尾所示,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意
从自由到本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