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垃圾围村困境.doc走出垃圾围村困境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篇《桃花源记》将乡村美景勾勒得令人神往。
然而,众多美丽的乡村如今正遭遇被垃圾包围、污水横流的尴尬困境。“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小康化,屋外脏乱差”已成为院桥镇部分村庄生活环境的写照,“垃圾围村”困局亟待破解。
一、来源
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这类垃圾可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等食物类垃圾,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这类垃圾通常采取卫生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一些生猪养殖场业主把生猪粪便直接排入河道,一到夏天,蚊蝇乱飞,臭气刺鼻,水也变成了深黑色,即便在冬天依然恶臭难闻。院桥镇某村由于养殖密度过大,鸡粪、鸭粪缺乏处理渠道,多数粪渣也直接排入旁边的稻田和水库。
固废拆解业近年从路桥峰江逐渐向周边县(市、区)搬迁,其中一部分在黄岩区院桥镇一带落脚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给当地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二、分布
、洼地、沟渠成为天然的垃圾填埋场
一般村里都有一定数量的池塘、洼地和沟渠,调查发现,这些地方如今都堆放着很多垃圾,池塘的水面上还漂浮着一些塑料、纸片、树叶等。这是村民每天从家里清扫出来的生活垃圾,垃圾在堆放地日积月累变成了一个个“小山包”。
在农村,村民一般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树木,而树下往往堆放着塑料袋、纸屑、果壳等垃圾。
虽然近年来农村的机械化作业逐渐增多,但传统的耕作方式并没有完全被丢弃。村民仍习惯用禽畜的粪便来沤农家肥。一些村民在处理家庭垃圾时,直接将其丢弃在沤肥池里,当农家肥被运往农田时,塑料等也随之一起进入农田。
三、危害
,破坏生态
农村垃圾侵占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不仅直接影响村容,更可能破坏地表植被,影响农业生产。
,降低土壤肥力
垃圾渗出液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降低土壤肥力。在自然环境中很难分解的“白色污染物”塑料袋、地膜等因降解时间长,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透气、透水性,既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又将对环境产生长久影响。
、大气
垃圾的直接倾倒和垃圾渗出液的流入会污染水体。农村用水以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为主,因此必将给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后果。
垃圾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后,使蔬菜、农作物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并通过食物链富集,最后被人体吸收。垃圾露天堆放造成蚊蝇孳生,老鼠猖獗。随着养殖业的壮大,禽畜的粪便以及宰杀后的废弃物无法得到很好的处理,成为畜禽疫病、寄生虫病和其他病症的传染源。
四、农村垃圾治理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对农村垃圾的处理则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作出了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这使得农民只能自行选择处理方法。
为建
走出垃圾围村困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