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doc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对照组患儿给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科学评估两种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24h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PaCO2低于对照组,pH值、PaO2、PaO2/FiO2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P<);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P<)。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可明显减少呼吸窘迫症状,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安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2-182-04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常见方法,可增加肺部通气,促进药物分布,确保药物更好地吸收,提高治疗效果;但NCPAP会增加患儿感染风险,加重病情。由于NRDS发病原因是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那么在NCPAP治疗基础上给予PS治疗,可实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我院针对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分析,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本组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为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均符合纳入标准:结合临床症状,经胸部X线、血液生化检查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 Ⅰ-Ⅲ级;伴有或不伴有轻度二氧化碳潴留,血流动力学稳定;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重度窒息、呼吸衰竭者;胎粪等因素所致肺炎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颅内出血者;先天性畸形者;家属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起病时间2~35h,平均起病时间(±)h;胎龄28~35周,平均胎龄(±)周;体质量1570~2400g,平均体质量(1700±210)g;剖宫产41例,自然分娩9例;NRDS Ⅰ级12例,NRDSⅡ级27例,NRDSⅢ级11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起病时间1~34h,平均起病时间(±)h;胎龄28~34周,平均胎龄(±)周;体质量1470~2500g,平均体质量(1740±200)g;剖宫产39例,自然分娩11例;NRDS
Ⅰ级11例,NRDSⅡ级28例,NRDSⅢ级11例。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均衡性较高(P>)。
两组患儿均给予心电监护,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