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三兄弟院士:黎鳌、黎介寿、黎磊石
黎鳌:中国烧伤医学开拓者
上世纪初,黎鳌、黎介寿和黎磊石三兄弟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个教育世家。黎鳌生于1917年,比二弟长7岁,比三弟长9岁。1937年,父亲因病去世时,黎鳌已在上海读医学院,黎介寿和黎磊石还在上小学。1943年,黎鳌毕业后到江西医学院任教,黎介寿、黎磊石也结束了中学生活。为了能吃上饭,两人不得不放弃学机械制造的梦想,到江西读医学院,在那里可以得到大哥的接济。黎磊石曾坦言,当时只有两种院校不要学费:医学院和师范学院。
学医,是黎氏三兄弟在那个年代里的无奈选择。然而多年后,他们却成为了从一个家庭中走出的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成就了中国医学界的一段传奇。
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中国烧伤病人陡增。黎鳌意识到,烧伤是威胁民众生命健康的大患,他主动承担重任,提交了一份烧伤防治研究的请战书,第三军医大学当即决定由他牵头在普外科组建烧伤救治小组。
1962年,黎鳌首先提出“从整体出发,维持机体抗病能力”的观点,整理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国治疗烧伤方案。他还制定了适合中国人体的计算烧伤面积的中国九分法,首先总结了中国自己的输液公式等。这一整套措施和基本思想,在的迅速提高,以及烧伤学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长期指导着中国烧伤救治工作。他领导的烧伤研究所,救治了上万例烧伤病人,治疗水平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1966年,四川合江一支钻井队不幸遭遇井喷,数10人被烧得面目全非。黎鳌率领一支精英救治小组赶赴现场,并迅速投入到抢救战役中。他本人更是几天几夜没合眼,将一个个烧伤患者从死亡线上夺了回来。
1994年,黎鳌被美国烧伤协会授予“伊文斯”奖,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外科学及烧伤医学临床研究几十年,黎鳌成为中国烧伤医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创建了全军第一个烧伤中心和第一个烧伤研究所,并获批全国烧伤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和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1996年,黎鳌获全军重大科技贡献奖,后任第三军医大学教授,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主要专著9本,参与编著专著10部,发表论文300多篇。1999年,黎鳌去世。
黎介寿:“全世界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
与大哥不同,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黎介寿从事的是肠道研究。但相同的是,他和哥哥一样达到了医术和仁爱的至高境界。
1924年9月,黎介寿出生在湖南。出生前一天,正是他母亲的生日。教书的黎父灵光一闪,想起《诗经》有云:“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意思是酿造好了春酒,为人祈求长寿。于是,黎父给孩子起名“介寿”,表达为母亲祝寿的意思。
1934年,黎父就任两浙盐务管理局秘书,举家迁往杭州。1942年,黎介寿在广西桂林参加高考,尽管成绩很好,但考虑到学费、路费,黎介寿听从了大哥的建议,到医院当了练习生。医院管吃住,黎介寿边工作边学习,来年之后报考了医学院。
黎介寿就这样走上了医学之路。
1947年7月1日,黎介寿如愿分到南京中央医院外科,成了一名外科住院医生。他年仅25岁,就已经成了医院外科实力最强的住院医生。
由于黎介寿的父亲英年早逝,家中中断了唯一的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苦。经过发奋攻读,黎介寿终于考进了可免去吃住、学费等一切费用的前国立中正医学院。1949年,他完成了大学学
黎氏三兄弟院士:黎鳌、黎介寿、黎磊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