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的来历
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由于出海时间太长,许多船员都归心似箭,有一天,郑和在岸上发现一堆奇果,他拾得数个同大伙一起品尝,岂料多数船员称赞不已,竟把思家的念头一时淡化了,有人问郑和,“这种果叫什么名字”,他随口答到:“流连”。以后人们将它转化为“榴莲”。
第二课郑和下西洋
郑和:
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回族人。出生于航海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曾从海路到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
12岁时父亲病故,他进入当时的燕王朱棣府,做了一名宦官。他聪明过人,深受燕王喜欢。燕王起兵争夺皇位时,他屡建奇功。朱棣称帝后,他因功升为内宫监太监,被赐姓“郑”,从此改名郑和。
一、郑和下西洋(1405—1433)
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文莱
“西洋”指哪里?
你知道郑和下西洋的 时间、次数、目的和条件吗?
(1)加强与海外各国;
(2)联系和宣扬国威
时间:
1405——1433
次数:
目的:
7次
明朝国力雄厚,政治稳定。
造船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
郑和个人优秀品质。
条件
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想一想:你能从航海图中找出出发地点和最远到达地点分别是哪里吗?
郑和下西洋(1405—1433)
出发:刘家港
最远: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