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晓月
王统照
导入新课
提起燕赵大地,我们会想到什么?是慷慨悲歌的壮士荆轲,还是金碧辉煌的皇家故宫?是巧手鲁班的赵州桥,还是巍峨蜿蜒的秦长城?七十年前,当日寇的铁蹄践踏在卢沟桥上,作家王统照想到的是凄美清幽的“卢沟晓月”,看到的是“血痕染过的石狮”,听到的是桑干河水的“日夜呜咽”,心中呼喊的是“洪涛冲荡”的早日到来……
王统照(1897—1957) 作家、诗人。山东诸城人。1924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公学英文系。是文学研究会的创立人之一。
作品主要表现“美”与“爱”的理想同现实的矛盾。代表作有散文《卢沟晓月》、诗集《童心》、小说集《春雨之夜》和中长篇小说《一叶》。
卢沟桥
这桥下的汤汤
流水,原是桑干浑
河的合流……
卢沟不过有一
道大桥,却居然也与西山居庸关一样刊入
八景之一,
便是极富诗
意的。
写作背景
1937年7月
7日,日本帝国主义
在卢沟桥发动全面侵
华战争。宛平城的中
国驻军奋起抵抗,史
称“卢沟桥事变”,
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
沟桥打响了全面抗
战的第一枪。
行文思路
1、(第1段
-第2段)
为卢沟桥
营造苍凉悲怆
的古典审美氛
围。
苍凉自是长安日
呜咽原非陇头水
行文思路
2、(第3段
-第16段)
记述描写
卢沟桥的风物
胜境、历史沿
革及卢沟晓月
的妙境。
3-11段突显卢沟桥
的雄壮。
12-16段突显卢沟
桥的妙境。
行文思路
3、(第17段
-结束)
呼唤卢沟
桥“明光大来
洪涛冲荡”的
清晓。
艺术表现手法及特点
。
。
、强烈。
。
课堂讨论
课文中写到:“凡到过北平的人,谁
不记得北平城外的永定河;――即不记得
永定河,而外城的正南门,永定门,大概
可说是“无人不晓”罢。我虽不来与大家谈
考证,讲水经,因为要叙叙卢沟桥,却不
能不谈到桥下的水流。”如果把这段话中的
“北平”改为“上海(松江、金山、浦东、虹
口、陆家嘴……)”那么语段中的其他信息
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请大家试着改一改。
卢沟晓月 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