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究.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究.doc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究
【摘要】群众文化是民间文化主要内容,山歌文化是上林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上林山歌发展现状和特征,探索上林山歌文化具有的娱乐消遣、沟通交流、文化标识和社会教育等功能,为开展群众文化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中国 4/vie
【关键词】文化;山歌;功能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文化是融入群众文化活动里,有着娱乐消遣、沟通交流、文化标识和社会教育的功能。广西上林县的山歌文化就是以歌曲的形式形成的一种群众文化,它同样具有群众文化的基本内涵,但又因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发展形态而发挥着有别于其它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不断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一、山林山歌文化的发展现状、特征
(一)上林山歌发展现状
上林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壮族人口约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0%,这里的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源远流长、深厚独特的民族文化。作为广西”歌乡”之一,上林县秉承“壮人自古爱唱歌,从小唱到牙齿落”传统。在上林县曾经产生过诸多原生态的山歌,《瑶山歌》就是其中之一。壮族山歌是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甚至有着以歌代言的说法。在上林,目前已发现山歌64种,在唱法上有一声部、二声部、多声部等。其中,别具一格的“四六联山歌”节奏严整鲜明、抑扬顿挫、富于韵味、朗朗上口,曲调与唱词吻合和谐,可谓是山歌中的瑰宝,其唱法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县内各地的歌手和歌队,都由男女组成,多以中青年人为主,以对问对答对唱的形式展开对唱表演,所唱山歌形式和歌调非常多样化,且以上林群众习惯唱的原生态民歌为主。歌队能够熟练地将上林本土的山歌特色原生态地表现出来,可以说是壮歌发展延续的沃土。
(二)上林山歌文化活动的特征
一是自发性。上林山歌的发展都源自民间的歌谣,大都由当地人用壮话来演唱,通过口传传承,有家族传承形式,师徒传承模式。群众之间利用农忙闲事、民族民俗节日或者赶圩时段参加歌圩对歌来学习提高山歌创作。这种自发式山歌一方面传递了当地民众的感情,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山歌内容,推动了当地群众文化的发展。
二是开放性。上林山歌文化同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韵律,而山歌歌词则是与时俱进,涵盖古今历史、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具体分为情歌、史歌、迷歌、礼仪歌、时政歌等。山歌队伍以青年人为主,年青人以开阔的视野和青春激的情赋予了山歌强烈的时代气息。山歌开放填词特性吸收时代特色文化内容,使其得以推陈出新,生生不息。
三是地域性。上林山歌已发现60多种,唱法至少有四种以上,特别是“四六联”唱法,既体现出强烈的上林地域特色,又体现了上林山歌文化渊源流长,深厚的民族文化沉淀。还有和对唱的“瑶山歌”,作为一种原生态山歌,凸显山林瑶族群众文化独特的风景线,突出瑶山地域文化的山林瑶山山歌已经成为研究上林瑶族发展的历史文献。山歌文化依靠民间歌手口传,受到时空的限制,历代传承局限于当地家族或者自然村落,山林山歌在格律、平仄方面也呈现出有别于黑衣壮山歌、靖西山歌、隆安山歌和凭祥山歌。
四是多样性。上林山歌形式多样性,有对唱、独唱、联唱等,对唱则是最受广大山歌迷的喜欢,也是山歌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17-08-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