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拉金诗歌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摘要: 菲利普・拉金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诗人之一。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从主题、叙事和语言层面论及拉金诗歌的英国性、两性伦理和语言特质,对其生态伦理思想的评析却少有涉及。拉金诗歌所表现的对动物的关心和对生态平等的支持,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将拉金的诗歌放置于理性生态哲学和生态批评的视角下从上述两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 7/vie
关键词: 菲利普・拉金生态伦理诗歌
一、引言
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1985),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名叫Coventry的工业城市。1943年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圣约翰学院,先后工作于威灵顿(1943―1946)公共图书馆、雷斯特(1946―1950)、贝尔法斯特(1950―1955)及赫尔(1955―1985)等大学图书馆,曾担任诗集学会主席,大英文艺促进会文学委员会委员,美国文理科学院名誉院士。1985年12月2日因喉癌逝世于赫尔。拉金生前正式出版的诗集有四本,即《北方船)(The Northship,1945)、《较少受骗者)(The Less Deceived,1955)、《降灵节婚礼》(The Whitsun Weddings,1964)和《高窗》(High Windoas Hardy and English Poetry)第一章“拉金的风景”中论证了拉金受哈代的影响;韦恩在担任牛津大学特聘诗歌教授期间发表讲演《菲利普・拉金的诗》(The Poetry of PhilipLarkin,1974)中,分析了拉金诗歌的主题和诗艺;恩赖特在《沿墓地之路走去:菲利普・拉金的诗》中指出拉金作品阴郁的情调和纯熟的技巧。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从主题、叙事和语言层面论及拉金诗歌的英国性、两性伦理和语言特质,但对其生态伦理思想的评析却少有涉及。拉金诗歌所表现的对动物的关心和对生态平等的支持,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将拉金的诗歌放置于理性生态哲学和生态批评的视角下,从上述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拉金诗歌中的动物
拉金将自然的顽强与脆弱交织在诗歌中,自然的坚强体现在万物成长生存过程中的灾病困顿与艰辛步履,而自然的脆弱则表现在动物被人类利用技术手段无止境地掠夺和压榨的生存境况。拉金许多动物题材的诗歌把伦理关怀关照到动物界,表达了诗人敬畏生命和提倡生态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
以及它们觅食取暖的方式,
迥异于我们,可是
某种亲密的关系挥之不去:
我们均渴求家的舒适
洞穴、窝巢和居室.
我们的感知如此一致
――或许不正确,或许不实际一一
这让我们不断联系;
我看见岩石,陶土,白垩粉,
低垂的草,摇曳的枝干,
这就是我眼中的你。
《地球的微小生命》
这首诗歌是拉金生态伦理思想的高度概括,动物和人类有相同的生存需求和生存权利,自然界的生灵和人类既是息息相通的又是息息相关的。
拉金本人是一个喜爱动物、对动物很有爱心的人。事实上,拉金一共写了十多首以动物为题目或为题材的诗歌,比如《鸽子》、《刈草》、《猩猩实验室》、《癞蛤蟆》,等等。拉金的动物诗歌描写的动物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十分接近,比如在田野牛圈里的牛犊(《电网》)、在赛马场上奔跑的赛马(《在草地》)、在屋顶上歇息的鸟(《鸽子》)、不情愿地
菲利普·拉金诗歌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