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官德修养之我见.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官德修养之我见 】是由【262346602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官德修养之我见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官德修养之我见
从一般意义上讲,官德和医德、师德一样,亦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职业道德作为道德构造中的一个组成局部而存在,随着社会和职业的开展而开展。任何一种职业道德的生成、开展和不断完善,不仅在于其客体的变化、开展,更在于其主体的把握、内心信念的结实,以及情感的一贯和意志的坚决诸因素趋于理想状态的结合。
人类社会由于分工的不同,使得职业和职业道德林林总总。在数不胜数的职业道德中,影响最大,也最为世人关注的那么应首推官德。作为职业道德的官德,除了具有一般职业道德的特点和要求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源于“官〞这种社会阶层和职业的特殊性。其他任何一种职业道德,就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而言,都不及官德来得直接而明显、广泛而深刻、长远而恒新。官德,主要是指为官者在其领导或管理活动以及权力运用的过程中,所展现的人格品质、思想境界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要素的总和。显然,为官者品德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领导活动的成败,及其在社会上和老百姓心目中形象及威信的上下。
在我国,官德如何,历来为社会关注,为百姓瞩目。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重德治,轻法治;重人伦,轻理性的原因,还在于作为维系我国整个封建社会得以绵延两千余年的儒家文化所张扬的基调和凸现的文化核心。这就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所倡导、并为自汉武帝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奉行的一整套包括仁、义、礼、智、信在内的儒家学说。我们通常讲的优良的道德传统,一般来说,就是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道德,曾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并标准着我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精神,同时也标准和指导着历代统治阶层
——上至皇帝、诸侯,下至州县小吏的为官之道。尽管在今天,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伦理道德时,不难发现其中的良莠互陈,鱼龙相间,精华和糟粕同在的复杂情况,但我们也应该肯定,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在我国世代的老百姓和知识人士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它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开展,特别是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整个国家的政治局面方面,是起过和正在起着积极的作用的。因此,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人伦道德和思想感情的民族。我们评价任何人,道德都是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来使用的。所以,人品重于文品,人品重于艺品的观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心领神会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当今社会,人们都是用道德这一标准来衡量每一位为官者,只不过是不同的社会和时代对德的要求内容不同罢了。今天,我们党在选拔任用干部的问题上,总的原那么是坚持德才兼备和“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即便是在考核干部时,也是坚持德、能、勤、绩的标准。
官德状况引起的社会关注和百姓瞩目。一方面,是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和历史沿革使然;另一方面,那么是由“官〞这一特殊职业和为官者道德品质的影响和作用决定的。因为大但凡官都意味着权威,二者有着不解之缘。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所谓权威,是把一局部人的意志强加给另一局部人。它是以服从为前提的。罗伯特·A·达尔在其现代政治分析中指出:“如果Y成认X控制Y的合法性,X就对Y有权威。或者,如果Y成认有义务服从X,X对Y也有权威〞。我们知道,但凡官,无论是高层的,中层的,基层的,其手中都掌握着大小不等的权力。需要指出的是,权力并不等于权威。权威是有威望的权力。官的权威表现在为官者及百姓的关系上,它既反映为官者的权力和威望,也反映着老百姓对这种权力和威望的认可和服从。从一定意义上讲,为官者的权力是通过法定权实现的,而其威望那么凭借为官者品德人格和意志诸因素去得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百分之百的领导者在群众中都享有权威的,他们的所作所为给群众的印象也并不都是满意满意的。因而,有的领导干部在职时,仅仅只能凭借权力中的法定权去主观地、强制性地展开效率低下、群众口服心不服的领导或管理活动。显然,这种领导或管理活动是很难到达最正确状态,当然,也就难以实现领导的目标。一旦这些领导者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没有过去的权力,群众对他们的态度就由原来的口服心不服转变成了不理不睬。这样的领导者当然只能算一个平庸的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谈官德修养不能不注意到领导者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法制观念同其自身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先说政治立场和态度。一般地讲,道德操守良好,修养功底深厚的领导者,在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做到态度坚决,旗帜鲜明。这是由于这样的领导者其日常的学习和理论积累、实践经历,特别是日积月累的道德修养,为其领导工作提供了一个厚实的思想根底和坚强的精神支柱。即便是面临纷繁复杂的局势,他们也能驾轻就熟,稳定大局。那些缺乏道德修养,素质平平甚至低下的领导者在他们面前就相形见绌。因此,我们可以说,为官者,不管其职位上下,也不管其资历深浅,如果具备了高尚的道德修养,他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就会有一种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就会常常把老百姓放在心中,处处把为百姓苍生办实事、好事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就会将广阔劳动人民的冷暖安危和祸福系于一身。否那么,就会被老百姓诟病,遭历史淘汰。所以,中国老百姓对当地的官的另一种称呼为“父母官〞。“父母官〞就是要牵挂百姓,保护百姓,保护百姓。比方,为中国革命和建立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共产党人的楷模焦裕禄和孔繁森,等等。他们的伟大人格和精神将百代流芳。这些不同时代的优秀领导们秉承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并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及其特征,标准和指导自己的人生和为官处世的原那么,使得他们在为国为民建立功勋,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过程中,将自身的高尚情操和优良的官德修养焕发出时代的光辉和永久的魅力。因此,我认为,官德修养对为官者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都起着一种潜在的、不可或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的积极作用。再看为官者法制观念及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历史上,许多法律标准都表达着一定的及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的某些要求;道德标准也往往表现着法律标准的某些内容。这样,我们认为为官者的道德修养,必须及一定时代的法制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自己所承当的道德义务及法律义务统一起来。因此,官德修养不能不及法制观念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当然,官德修养是既不能也无法替代为官者的法制观念,也不能脱离当今这个八面来风的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就后者而言,我们提倡的官德修养,决不能回到封建社会的那种所谓“闭门思过〞、“面壁自省〞的过了时的修养模式中去,而应该使这种道德修养严密结合我们的社会和时代,结合我们当前所要进展的伟大事业
——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不断提高层次,充实内容。只有这样,我们的官德修养才能折射出时代的光辉,也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就前者而言,众所周知,我国正在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讲,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领导者及群众之间的某些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法权关系,也往往包含着一定的道德关系。我们从许多事例中都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那些曾经为群众做过一些工作、办过一些好事,且“风光一时〞、“红极一时〞的官员们,最后却走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受到法律的制裁,或琅铛入狱,或被判极刑,他们中没有一个不是放弃了自身的学习、思想改造和道德品质修养的。无数事实证明,一些领导者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都是从其自身的道德沦丧、法制观念淡化开场,继而迷恋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最后走向腐败,触犯党纪国法的。因此,官德修养是加强领导者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的前提和保证。没有执法者特别是领导者的良好道德素质,再健全的法制也将是束之高阁。道理很简单,法律是靠包括各级官员在内的全体公民去遵守和贯彻的。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对社会而言,健全的法制体系,公民极强的法制观念,又将为良好的社会公德的形成和官德的完善提供安康而积极向上的外部环境。目前,在全民思想道德建立和精神文明建立中,官德状况及其修养已成为全社会和各级领导者不容无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官德既然是一种职业道德,那么,它就如同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品质一样,其构成包含四个根本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概而言之,即:知、情、意、行四个字。要形成和开展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官者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这些根本要素。就是说,各级官员的道德品质修养应当包括道德认识的修养;道德情感的修养;道德意志的修养;道德行为的修养。各级官员通过这些修养把社会道德要求、道德原那么和标准转化为其自身的道德品质。
官德修养目标的崇高性决定了其内容的丰富性。不同的社会和时代,官德修养的内容也不尽一样。在我国现阶段,官德修养的内容一般地说来,大致包括:一是社会主义道德。二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富有感召力的人格力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主义道德是一个多层次的总体。它既包含对社会成员的一般要求,又包含对社会成员的根本要求;既有较低层次的要求,又有较高层次和最高层次的要求;既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又包含着理想的成分。共产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对人们的最高要求。作为群众的表率和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精英成员,广阔官员的道德要求应给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开展就越快,对社会的奉献就越大。
官德修养和其他职业道德修养一样,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其主要的修养方法是客观存在的,值得我们认真探讨。一般言之,官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首先,是“内省〞和“慎独〞。“内省〞和“慎独〞,都是中国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修养方法。我们这里讲的“内省〞,当然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提出的“内省〞,是经过改造后、并赋予它新的内容的“内省〞。即:领导者通过“内省〞,揭露自己思想上的缺点和行为上的错误。“内省〞作为领导者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就是强调领导者在自己的工作中,严密结合实际,自觉地在自己的头脑中进展的善及恶、正及邪、是及非、廉洁及腐败的斗争,是自己同自己
“打官司〞。这种自我审判的方法,在伦理学上称为“内省〞法那么。这一法那么对领导者非常重要。领导者自觉自愿地以道德修养的标准和行为标准作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灵魂和言行举止,对于及时改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扬弃自身非道德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言行,是一种清醒剂,对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增强领导的影响力,是一种积极的促进因素。如果说,“内省〞是为官者的修养方法和良心的表现形态之一,那么,“慎独〞就不仅是一种修养方法,而且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或独处,无人监视,有做坏事的环境、条件和可能的时候,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原那么和标准,而不做不道德的事情。在道德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为官者在人前或公众面前,尚能遵守道德标准,不做坏事,那是因为他们害怕舆论谴责,怕丢掉乌纱帽;而当他们在人后、无人在场的时候,做些不符道德标准的事情却处之泰然,不会感到丝毫内疚。“慎独〞作为官德的修养方法之一,表达着为官者的自我教育、自我监视、自我抑制、自我完善的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作为道德境界,它表达着为官者内在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的坚决性。无论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场合,都能够把握住自身的言行,并使之符合道德标准;使道德信念始终不渝地贯彻于自己一切言行的全过程;使道德行为和习惯持之以恒地伴随着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以及一切日常活动。就是说,领导者要使自己的道德行为选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服从理智,服从意志,并能抑制不良动机,抑制不良情绪,始终保持自己的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做一个有理智,有修养,善于控制自己、管理自己的领导者。第二,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也是各级领导者进展道德品质修养的根本方法。相互批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错误的言行要敢于进展批评;二是要能够承受别人的批评。领导者的道德修养,一方面要做到正人先正己;另一方面还要对歪风邪气敢于作斗争。
官德建立的意义和途径
邢瑞煜
新世纪伊始,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以德治国〞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历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我们党治理国家根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实行“以德治国〞,除了要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外,领导干部的道德即官德建立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一、加强官德建立,是“以德治国〞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全社会道德建立成效的关键所在。
首先,领导干部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的道德具有很强的示范、导向作用。由于各级领导干部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手中掌握着权利,他们既是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又是群体意志的表达者和协调者,也是群众活动的组织者和教育者,还是群众关系的设计者和执行者。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其本身的道德取向和实际道德表现,也就有了导向的作用。因此,领导干部是对群众影响最大的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如何,对整个社会道德的影响至为重大。“上行那么下效〞,这是道德运行的一个根本规律。领导干部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决定着他们能否很好地履行自己对社会其他成员的道义责任,直接影响着全社会道德建立的成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
“现在不正之风很突出,要先从领导干部纠正起〞。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近年来的道德“滑坡〞,突出表现为局部领导干部言行不一,人格分裂,道德水平下降。他们中的一些人讲起大道理来冠冕堂皇、头头是道,实际上满脑子想的都是个人以及亲属的私利,这些人在个人名利面前寸步不让,志在必得,个别人更是索贿受贿,权钱交易,腐化堕落,无所不为。这种人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却极为恶劣,极大地损害了广阔群众对我们党和国家正在推进的社会主义道德建立的信心。因此,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加强官德建立,就成为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立的根底和前提。
其次,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决定着其威望的上下,影响着其领导活动的成败。权威是有威望的权利。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指出:所谓权威,是把一局部人的意志强加给另一局部人,它是以服从为前提的。罗伯特·A·达尔在其现代政治分析中指出:如果Y成认X控制Y的合法性,X就对Y有权威;或者,如果Y成认有义务服从X,X对Y也有权威。我们知道,但凡“官〞,无论是高层的、中层的、基层的,手中都掌握着大小不等的权利,但是权利并不等于权威。从一定意义上说,为官者的权利是通过法定权实现的,而其威望那么凭借为官者的品德、人格和意志诸因素去得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领导干部在群众中都享有权威,他们的所作所为给群众的印象也并不都是满意满意,因而有的领导干部在职时,只能凭借法定权去主观地、强制性地展开效率低下、群众口服心不服的领导或管理活动,这种领导或管理活动是很难到达最正确状态的,自然也就难以实现领导目标。所以,领导干部要想在群众中具有权威,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官德的作用比任何职业道德都来得直接而明显、广泛而深刻、长远而恒新。领导干部品德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领导活动的成败及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及威信的上下。
再次,加强官德建立有助于推进廉政建立和改进社会风气。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各级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领导干部、共产党员更应该时刻倾听群众的声音,关心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更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奉献。应该说,我们有不少党员和干部是这样做的,但是也要看到,这些年来,由于“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致使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违法乱纪、执法犯法等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不仅危害了干部自身,而且败坏了党和社会主义的声誉。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官德建立,对于抑制当前党风、政风不正的问题,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廉政建立和改进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既然官德建立意义非常重大,那么我们如何加强官德建立呢
加强官德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许多方面的工作要做,这里仅从一般角度谈几点认识。
一是重视宣传教育,发挥扬善抑恶功能。搞好官德建立,树立良好的道德风气,宣传和教育是不可无视的重要方面,因为它明确表达着社会的道德取向,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播送、影视、报刊、网络等群众传播媒介是社会舆论形成和扩散的重要工具,要通过这些工具,大力宣传正面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旗帜鲜明地批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倾向,揭露腐败现象。要注意道德的层次性,其最高境界是处处把社会和他人利益放在首位,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而起码的要求那么是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对于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等社会先进分子来说,应该要求他们带头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高尚道德,以此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境界。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做到严于律己,那么随着扬善抑恶、扶正祛邪的道德气氛的增强,全社会的道德风气就会大大好转。

官德修养之我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623466021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11-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