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必背.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必背 】是由【泰山小桥流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必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一、俗名
无机局部:
纯碱、苏打Na2CO3、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膏〔生石膏〕:CaSO4
.2H
2
O
熟石膏:
4
2
2
4
2CaSO
·.HO
莹石:CaF
重晶石:BaSO〔无
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
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
FaSO·7HO
干冰:CO
2
明矾:KAl
(SO4)
2
·12HO
漂白粉:Ca(ClO)
2
、CaCl
〔混和
4
2
2
2
物〕
泻盐:MgSO4·7H
2O
胆矾、蓝矾:CuSO4·5H
2O双氧水:H2O
2
皓矾:ZnSO4
·7H
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
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
4
2
2
2
3
菱铁矿:FeCO
3

O
黄铁矿、硫铁矿:FeS
铜绿、孔雀石:Cu
(OH)CO
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OH)2
和CuSO4
石硫合剂:Ca(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
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
成分〕:Ca(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
:CH4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
铁铵〔淡蓝绿色〕:Fe(NH4)2(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
1:3
混淆而成。
铝热剂:Al+Fe2O3或其余氧化物。
尿素:CO〔NH2)2
有机局部: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氟氯烃:是优异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
O3层。
酒精、乙醇:C2H5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
H2S、CO2、CO等。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积淀
3+——黄色Fe(OH)3
——红褐色积淀
3
Fe
Fe(SCN)——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NH4)2(SO4)2——淡蓝绿色
FeO——红棕色粉末
2
3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
2+——蓝色
CuO——黑色
Cu2
O——红色
CuSO〔无水〕—白色
CuSO·5H
2
O——蓝色
4
4
Cu
2
(OH)
CO—绿色
2
3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FeS——黑色固体
BaSO
、BaCO
3
、AgCO
3
、CaCO
、AgCl
、Mg(OH)
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积淀
4
2
3
Al(OH)3白色絮状积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积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2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积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积淀
AgI—黄色积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度〕
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化玻璃
NO
、NO——无色气体
NO
——红棕色气体
2
4
2
NH3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KMnO4--——紫色
MnO4-——紫色
三、
考试中常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PH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红色橙色黄色
酚酞<无色浅红色红色
石蕊<红色紫色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序次:










:
Au3+>Ag+>Hg2+>Cu2+>Pb2+>Fa2+>Zn2+>H+>Al3+>Mg2+>Na+>Ca2+>K+
阳极〔失电子的才能〕:S2->I->Br–>Cl->OH->含氧酸根
注意:假设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自己发生氧化复原反应〔
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侧写出水解的离子,右侧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侧先配平电荷,再在右侧配平其余原子;
〔3〕H、O不平那么在那里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CO3
2-+2Al3++3H2O=2Al(OH)3↓+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解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2H2O==H
2↑+Cl2↑+2KOH
配平:
2
2
2
2KCl+2HO==H↑+Cl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
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2e-→PbSO4
PbO2+2e-→PbSO4
解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余原子:
应为:
负极:Pb+SO
4
2--2e-=PbSO4
正极:PbO2+4H++SO4
2-+2e-=PbSO4+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那么是电解,电极反应那么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4
-
=Pb+SO
42-
为:阴极:PbSO+2e
阳极:PbSO4+2H2O-2e-=PbO2+4H++SO4
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
: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
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量法。〔非氧
化复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均衡、物料均衡用得多,氧化复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构造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
2
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SiC>Si〔因为原子半径:Si>C>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构成和构造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Cl2>Br2>Fe3+
>I2>S=4(+4价的S)
例:I2+SO2+H2O=H2SO4+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
H2O、NH3
、HF、
CH3CH2OH。
15、氨水〔乙醇溶液相同〕的密度小于
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
1,浓度
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cm3。
16、离子能否共存:〔1〕能否有积淀生成、气体放出;
〔2〕能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能否
发生氧化复原反应;〔4〕能否生成络离子[Fe(SCN)2
3
、Ag(NH
3
)
+、[Cu(NH
34
]
2+
等];
、Fe(SCN)
)
〔5〕能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OHClO4(高氯酸)—
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

W〔钨3410c〕;密度最小〔常有〕的是
K;
Hg(),;熔点最高的是
密度最大〔常有〕是
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苯甲酸>乙酸>碳酸>苯酚>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
、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那么可
用水。
22、代替反应包含: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无论以何种比率混淆,
只要混和物总质量必定,完整燃烧生成的
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
CO2、H2O和耗O2量
四、无机反应中的特色反应

OH
H2
Al、Si
〔1〕单质2Al
2NaOH
2H2O2NaAlO23H2
Si
2NaOH
H2O
Na2SiO32H2
〔2〕铵盐:NH4

NH3
H2O

HCl
H2
金属
浓HSO
SO2
2
4
HNO3
NO2
、NO
1〕
单质
C
非金属
S

浓H
SO
SO2
、CO2
2
4
浓HNO3
NO2
、CO2
浓H
SO
SO2
2
4
浓HNO
3
SO2
、NO2
CO32HCO3
H
CO2
〔2〕化合物S2HS
H
H2S
2
H
2-+
=S↓+SO2↑+H2O
:
S2O3+2H

SO3
HSO3
SO2
2Na
2H2O
2NaOHH2
〔1〕单质
2F2
2H2O
4HF
O2
2Na2O2
2H2O
4NaOH
O2
〔2〕化合物
Mg3N2
3H2O
3MgOH22NH3
Al2S3
6H2O
2AlOH3
3H2S

CaC2
2H2O
CaOH2
C2H2
2
HCO3
H2O
CO2
AlOH3
CO3
Al
3
与S
2
HS
H2O
H2S
AlOH3
AlO2
H2O
AlOH3
,又能与碱反应
〔1〕单质:Al
〔2〕化合物:Al2O3
、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CO2
O2
Na2CO3
+H2S=2FeCl
H2O
2+S↓+2HCl
NaOH
O2

电解
H2
O2
Al2O3
熔融
电解
Al
O2
NaCl溶液
电解
NaOH
Cl2
H2
:Al+金属氧化物
高温
金属+Al2O3
+
Al(OH)3
AlO2-
:2H2S+SO2=3S+2H2O
4NH+6NO
催化剂
4N+6HO
3
2
2
金属盐
金属

:〔1〕金属→金属1.
铝热反应
2.
〔2〕金属→非金属
爽朗金属(
Na

Mg

)H或H2O
H2
Fe
2Mg
CO2
点燃
2MgO
C
2F2
2H2O
4HF
O2
2C
SiO2
高温
Si
2CO
〔3〕非金属→非金属
C
H
2O
高温
CO
H2
Cl2(Br2、I2)
H2S
S
2HCl(HBr、HI)
H2
金属氧化物
高温
金属
H2O
〔4〕非金属→金属
高温
C金属氧化物
金属
CO2
14、一些特别的反应种类:
⑴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化合物
如:
Cl2+H2O、H2S+O2、NH
3+O2、CH4+O2、Cl2+FeBr2

⑵化合物+化合物
化合物+单质
NH+NO、HS+SO
2
、NaO+HO、NaH+HO、Na
O+CO
、CO+HO
3
2
2
2
2
2
2
2
2
2
⑶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
PCl3+Cl2、Na2SO3+O2
、FeCl3+Fe、FeCl2+Cl2、CO+O2、Na2O+O2
:
:
〔1〕铵盐
NH4HCO3[(NH4)2CO3]
NH3
CO2
H2O
NH4HSO3[(NH4)2SO3]
NH3
SO2
H2O
NH4HS[(NH4)2S]
NH3
H2S
〔2〕硝酸盐
2Cu(NO3)2
2CuO4NO2
O2
2AgNO3
2Ag
2NO2
O2
:
〔1〕A
O2
B
O2
C
H2O
D(酸或碱)
①NH(气体)3
O2
NO
O2
NO2
H2O
HNO3
②H2S(气体)
O
2
SO2
O2
SO3
H2O
H2SO4
③C(固体)
O2
CO
O2
H2O
H2CO3
CO2
④Na(固体)
O2
Na2O
O2
Na2O2
H2O
NaOH
强酸
2〕A—
强碱

气体B
气体C
为弱酸的铵盐:(NH4)2CO3或NH4HCO3;(NH4)2S或NH4HS;(NH4)2SO3或NH4HSO3
3〕无机框图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
2KClO
MnO2,
3O2
3
2KCl
2H2O2
MnO2
2H2O
O2
2SO2
O2
催化剂,
2SO3
4NH3
5O2
催化剂,
4NO6H2O
N23H2
催化剂,
2NH3
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复原剂的有:
S、SO32-、HSO3-、H2SO3、SO2、NO2-、Fe2+等,及含-CHO的有机物
七、反应条件对氧化-复原反应的影响.
:可能以致反应能否进展或产物不一样
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HNO3(稀)===3SO2+4NO↑+2H2O
:可能以致反应能否进展或产物不一样
冷、稀4
Cl2+2NaOH=====NaCl+NaClO+H2O
高温
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
2S2-
+SO32-+6H+=3S↓+3H2O
5Cl
-+ClO3-+6H
+=3Cl2
2
↑+3HO
2-、SO
2-,Cl-、ClO
-在酸性条件下均反应而在碱性条件下共存.
S
3
3
Fe2+与NO3
-共存,但当酸化后即可反应
.3Fe2++NO3
-+4H+=3Fe3++NO↑+
2HO
2
一般含氧酸盐作氧化剂时,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比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强
.故
酸性KMnO4
溶液氧化性较强.
,生成物那么不一样
1、2P+3Cl
点燃
(Cl
缺少);
2P+5Cl
点燃
充分)
2
===2PCl
3
2
2
===2PCl(Cl
2
5
点燃
O+2SO(O
充分)
;
2H
S+O
点燃
O+2S(O不充分)
2、2HS+3O===2H
2
2
===2H
2
2
2
2
2
2
2
缓慢氧化
点燃
3、4Na+O2=====
2Na2O
2Na+O2===Na2O2
4、Ca(OH)+CO
CO2适当
CaCO↓+HO;Ca(OH)+2CO(过分)==Ca(HCO
)
2
====
2
2
3
2
2
2
3
点燃
点燃
5、C+O2===CO2(O2充分);
2C+O2===2CO(O2不充分)
6、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4HNO3(浓)+Cu==2NO2↑+
Cu(NO)
+2H
2
O
32
7、AlCl
+3NaOH==Al(OH)
3
↓+3NaCl
;
AlCl
3
+4NaOH(过分)==NaAlO
2
+
3
2H2O
8、NaAlO2+4HCl(过分)==NaCl+2H2O+AlCl3
NaAlO2+HCl+H2O==NaCl+
Al(OH)↓
3
9、Fe+6HNO
3
(热、浓)==Fe(NO
)
+3NO
2
↑+3HO
Fe+HNO(冷、浓)→(钝化)
33
2
3
10、Fe+6HNO
Fe缺少
)
+3NO↑+3HO
3
(热、浓)====Fe(NO
3
3
2
2
Fe过分
Fe+4HNO3(热、浓)====Fe(NO3)2+2NO2↑+2H2O
Fe缺少
Fe(NO3)3+NO↑+2H2O
Fe过分
11、Fe+4HNO3(稀)====
3Fe+8HNO3(稀)====3Fe(NO3)3
+2NO↑+4H
浓H2SO4
浓H2SO4
2O
12、CHOH
CH=CH
↑+HO
CH-OH+HO-CH
5
C
H
-O
2
5
2
2
2
2
5
2
2
5
-C2H5+H2O
170℃
140℃
H2O
CHOH+NaCl
CH

13CHCl+NaOH→
Cl+NaOH→CH=CH↑+NaCl+
2
5
2
5
2
5
2
2
H2O
14、6FeBr
2
+3Cl〔缺少〕==4FeBr
+2FeCl
3
2FeBr+3Cl〔过分〕==2Br
+2FeCl
3
2
3
2
2
2
八、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批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明显改变的均不可以大批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
气体物质或能转变为其余种类的离子〔包含氧化一复原反应〕.
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Al3+、Zn2+、Cu2+、NH4+、Ag+等均与OH-不可以大批共存.
。如CH3COO-、F-、CO32-、SO32-、S2-、PO43-、AlO2-
均与H+不可以大批共存.

.它们遇强酸〔H+〕
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HSO3-、HCO3-、HS-、H2PO4-、
HPO42-等
、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那么不可以大批共存
.
如:Ba2+、Ca2+与CO32-、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等;Ca2+与F-,C2O42-等
、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那么不可以大批共存.
如: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SiO32-等
Fe3+与HCO3-、CO32-、AlO2-、ClO-、SiO32-、C6H5O-等;NH4+与AlO2-、SiO32-、ClO-、
CO32-等
、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复原反应那么不可以大批共存.
如:Fe3+与I-、S2-;MnO4-〔H+〕与I-、Br-、Cl-、S2-、SO32-、Fe2+等;NO3-〔H+〕与上述阴离子;
S2-、SO32-、H+

如:Fe3+与F-、CN-、SCN-等;H2PO4-与PO43-会生成HPO42-,故二者不共存.
九、离子方程式判断常有错误及原由解析
:〔写、拆、删、查四个步骤来写〕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吻合客观事实,不行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质:“=〞“〞“→〞“↑〞“↓〞等符号吻合实质。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一定守恒〔氧化复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复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种类:分清种类,注意少许、过分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认真检查。
比方:(1)违反反应客观事实
23
23
+6H
+=2Fe3++3H2
3+
与I-发生氧化一复原
如:FeO
与氢碘酸:FeO
O错因:忽视了
Fe
反应
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均衡
如:FeCl2溶液中通Cl2:Fe2++Cl2=Fe3++2Cl-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

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
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错因:HI误以为弱酸.
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
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
(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
如:H2SO4溶液参加Ba(OH)2溶液:Ba2++OH-+H++SO42-=BaSO4↓+H2O
正确:Ba2++2OH-+2H++SO42-=BaSO4↓+2H2O
“〞=“〞“↑〞“↓〞符号运用不妥
如:Al3++3H2O=Al(OH)3↓+3H+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
Al(OH)3量少,故不可以
打“↓〞
,审题必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带条件。
+
〕、碱性溶液〔OH-〕、能在参加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
⑴酸性溶液〔H
出的H+或OH-=1×10-amol/L(a>7或a<7)的溶液等。
⑵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⑶MnO4
-,NO3-等在酸性条件下拥有强氧化性。
⑷S
O
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复原反应:S
O
2-
+2H
+
=S↓+SO2
2
2
3
2
3
↑+HO
⑸注意题目要求“必定大批共存〞还是“可能大批共存〞;“不可以大批共存〞还是“必定不
..
..
..
能大批共存〞。
⑹看能否吻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
“过分〞、“少许〞、“适当〞、“等物质的量〞、“任
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序次对反应的影响等。
十、可以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1、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2、CO2、Cl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
3、C2H2、C2H4与溴水反应
十一、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掉电子才能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掉电子才能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不是同一看法,二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跟着核电荷数的增添,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跟着核电荷数的增添,金属性加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序次表〔很少量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激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激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十二、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添,非金属性加强;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添,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固性:稳固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点燃
6、其余,例:2Cu+S===Cu2SCu+Cl2===CuCl2因此,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十三,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1.“10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的
Ne
N3-、O2-、F-、Na+、Mg2+、Al3+
二核10电子的
HF
OH-、
三核10电子的
H2O
-
NH2
四核10电子的
NH3
3+
HO
五核10电子的
CH4
NH4+
2.“18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
18电子的
Ar
K+、Ca2+、Cl ̄、S2-
二核
18电子的
F2、HCl
HS-
三核
18电子的
H2S
四核
18电子的
PH3、H2O2
五核
18电子的
SiH4、CH3
F
六核
18电子的
N2H4、CH3OH
注:其余诸如C2
6
25+、N
2
62+
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
H
、NH
H
十四‘粒半径的比较: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
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Na<K<Rb<Cs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Cl--<Br--<I--
4、电子层构造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Na+>Mg2+>Al3+
5、同一元素不一样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
十五拥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
化合作用
吸附作用
Cl、O、NaO、浓HNO
3
SO
2
活性炭
2
3
2
2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不行逆
可逆
此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退色的主要有
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十六滴加序次不一样,现象不一样
·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场无白色积淀,后产生白色积淀
NH3·H2O向AgNO3
中滴加——开场有白色积淀,后白色积淀消逝

3: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场有白色积淀,后白色积淀消逝
AlCl3
向NaOH中滴加——开场无白色积淀,后产生白色积淀

2: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场有白色积淀,后白色积淀消逝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场无白色积淀,后产生白色积淀

与盐酸:
2
3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场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场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十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物质
〔一〕有机
〔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
;
〔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
〔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
〔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1.-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2.+4价硫的化合物〔SO、HSO
及亚硫酸盐〕;
2
2
3
〔HO,此中氧为-1价〕
2
2
十八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2
2
6
6
:CH
和CH
2
:烯烃和环烷烃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
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十九实验中水的妙用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许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
经过水的覆盖,既可间隔空气防范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因此亦可进展水封减少其挥发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必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