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第七册
原设计者:上海教育出版社
修改录入、执教者:新平县第二小学杨顺
课题:家乡秋色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色彩具有感情特征的因素,人们对春、夏、秋、冬四季有特定的感受,而四季的色彩也给人以不同的心理作用。秋天是一年中色彩最丰富的季节,小学生认识秋天,往往都是从色彩变化开始的。这一课要求学生对秋色之美进行观察与创作,从对家乡秋天的回忆展现秋天的色彩。教材中的范列表现了秋天收获的生活场景,以版画、油画棒和摄影等形式向学生展现了秋天丰富而统一的色彩倾向。欣赏这些作品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创作手法的形式丰富,也让学生同一内容可以有许多不同角度的表达,启发学生作业表现的多样性。这节课的知识点在于让学生色彩中的暖色,了解暖色的特点及给人的感受,并引导学生欣赏一些色彩较鲜艳,以暖色为主的中外美术作品和各种民间工艺品,感受暖色给人带来的喜庆与欢乐,并能尝试运用色彩表现身边景物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秋天的色彩特征,学习色彩配置的方法,并能以暖色为主,表现嘉兴秋天的景色,表达内心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能初步尝试运用几种有层次的暖色表现加血的秋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秋色之美有深入的了解,感受和认识暖色的美感,增强对色彩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运用暖色系列表现秋色的感觉。
教学难点
整体色彩与构图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图像资料、工具材料、课件等。
学具:记号笔、油画棒后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1、欣赏秋天的景色(课件展示风景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季节?。
2、交流:看了这些照片你最想表达些什么?
让学生说说对秋天的感受:很美、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树叶变黄了……
3、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秋天。(清一位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散文,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静静的想象秋天的景色)
“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哪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秋风一吹,蝴蝶纷纷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变成了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我有发现,在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就是同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北京的色彩》
3、导入课题:《家乡秋色》
二、引导分析
1、欣赏作品《晒粮》。这副画室怎样表现秋天的?(内容、色彩)
2、思考交流:如果请你画家乡的秋天,你会怎样去画呢?(思考→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1)农民的丰收。
(2)金黄的田野。
(3)美丽的树木。
(4)成熟的果实。
……
第八课家乡秋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