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黄帝内经小针解原文 】是由【泰山小桥流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黄帝内经小针解原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黄帝内经·小针解原文
【题解】本篇是将《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关谈论运用小针(微
)问题的内容,按其原文序次,摘要加以解说,并作进一步的解说和增补说明,所以篇名为小针解。
【原文】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著于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神客者,正
邪共会也。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经之疾也。恶知其原者,先知何经之病所取之处也。
【概要】本段解说小针之要部分内容的含义。
【白话解】所谓易陈的意思,是说运用小针的要点提及来是很简单的。难入的意思,是说它的精微之处是不明显的,是不简单令人理解的。粗守形的意思,就是指水平低质的医生,仅是机械地拘守刺法来进行针刺。上守神的意思,就是指高明的医生,能够鉴识
病人的血气盛衰虚真相况,而分别施用补法和泻法。神客的意思,就是说邪气与正气共同留于血脉中,互相抗争,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疾病。神指正气而言,客指邪气而言。在门的意思,就是说邪气循着正气所出入的门户侵入人体,内外上下无微不至。未睹其疾的意思,就是指没有诊明症状的性质、病邪的所在,就漫无目标地进行
医治是不对的;要进行针刺就一定第一了然邪正虚实以及病变发生的
1
经脉。恶知其原的意思,就是说假如没有经过明确的诊断,怎么能知道病原之所在?所以,一定第一认识是哪一经发生了病变,才能够决定应该取用的经脉和穴位,而赐予正确的治疗。
【原文】刺之微在数迟者,徐疾之意也。粗守关者,守四肢而不知血气正邪之来往也。上守机者,知守气也。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知气之虚实,用针之徐疾也。空中之机安静以微者,针以得气,深情守气勿失也。其来不行逢者,气盛不行补也。其往不行追者,气虚不行泻也。不行挂以发者,言气易失也。扣之不发者,言不知补泻之意也,血气已尽而气不下也。
【概要】本段解说掌握针刺机遇内容的含义。
【白话解】刺之微在数迟者的意思,就是说针刺法的奇妙之处,主若是在于掌握针刺手法中进针、出针的快慢速度。粗守关的意思,就是指技术低质的医生,在针刺时不过会依照症状而取用关节周边与症状相对应的穴位来进行治疗,而根本不懂得鉴识血气的来往盛衰和邪正的进退动静等状况。上守机的意思,就是说高明的医生,懂得
观察和掌握经气虚实的变化,并以此进行补泻治疗。机之动不离其
空中的意思,就是指气机的活动状况都会在腧穴上表现出来,懂得
这一点,便能够依据诊查到的气机的虚实变化状况,而正确地运用徐
疾补泻的手法。空中之机,安静以微的意思,就是说穴位中气血活
动的变化状况是至清至静而至为奇妙的,当针下已有得气的感觉时,
就要仔细地体察气的来往运转状况,只有这样才不致错过运用手法的
机遇。其来不行逢的意思,就是指邪气正盛的时候,切不行迎其势
2
采纳补的手法。其往不行追的意思,就是指邪气已去而正气亦虚的
时候,则不可以妄用泻法,省得以致真气虚脱。不行挂以发的意思,就是说针下已有得气的感觉时,就应该合时地运用针刺手法而不可以有
毫发之差,由于在一霎那间这类得气的感觉是很简单消逝的。扣之不发的意思,就是说不懂得要跟着气机的虚实变化而抓住机遇进行
补泻的医者,常常会坐失良机,这就忧如扣在弓弦上的箭,到了应发的时候而没有发射出去相同,这样就只会白白耗费患者的血气而终归达不到除去邪气的目的。
【原文】知其来往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要与之期者,知气之可取之时也。粗之暗者,冥冥不知气之微密也。妙哉工独有之者,尽知针意也。往者为逆者,言气之虚而小,小者逆也。来者为顺者,言形气之平,平者顺也。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者,言知所取之处也。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
【概要】本段解说针刺治疗中气机来往的重要性。
【白话解】知其来往的意思,就是说能够认识气的来往运转之中,气机逆顺盛虚的变化状况。要与之期的意思,就是指知道了气
机变化的重要性,便能够及时掌握最合适的机遇进行针刺。粗之暗的意思,就是指水平低质的医生,忧如昏然无所知,不可以明查气机变化的奇妙作用和神秘所在。妙哉!工独有之的意思,就是指医术高明的医生,就是独出心裁,他能够完整认识运用针法和了然气机变化的意义所在。往者为逆的意思,就是说经气已去时,其脉中之气虚而小,小的叫做逆。来者为顺的意思,是说经气渐来时,则形气平
3
和,平易的叫做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的意思,是说若是了然了气机的逆顺关系,便能够毫无疑问地采纳合适的穴位,英勇决定治疗措施。迎而夺之的意思,就是说依据经气的运转走向,迎其来势而进针,这是泻法。追而济之的意思,就是说循着经气运转走向的去势进针,这是补法。
【原文】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1]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邪胜则虚之者,言诸
经有盛者,皆泻其邪也。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2]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言实与虚如有若无者,言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察后与先若亡若存者,言气之虚实,补泻之先后也,察其气之已下与常存也。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秘嘲然如有得也,泻则倪[3]然如有失也。
4
黄帝内经小针解原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