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产用种薯安全贮藏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一、必要性
马铃薯是我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目前,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我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尤其在中部干旱山区马铃薯生产已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主要途径。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通过实施马铃薯增产增收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我省马铃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全省脱毒种薯扩繁生产体系基本建成,脱毒种薯推广应用面积迅速扩大,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省委、省政府已将推广1000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工程列为我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必须有充足、优质的脱毒种薯做保障。目前,我省年推广1000万亩脱毒种薯需生产用种150万吨左右,常年生产脱毒种薯200万吨以上,需要贮藏6个月左右后才能用于生产。近年来,我省虽然对原种、一级种薯贮藏库建设进行了扶持,大大改善了贮藏条件,提高了贮藏能力,但是,生产用种的贮藏主要是以农户分散贮藏为主,农户贮藏窖设施非常简陋,基本上是以土坑、井窖、土窑洞为主,建造随意,安全性低,通风不良,贮藏方法和管理技术依然落后,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的腐烂、冻害、发芽、失水等问题非常突出,造成马铃薯贮藏损失率达15-30%,每年损失的种薯约
2万吨左右,以每吨种薯售价3000元计算,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000万元以上,不仅增加了种薯成本,而且也给农民带来种植风险,马铃薯种薯贮藏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马铃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在全省实施马铃薯生产用种安全贮藏工程,改善生产用种贮藏条件,提高种薯质量,对促进我省马铃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可行性
(一)种薯贮藏设施建造技术趋于成熟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依托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已研究设计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联动通风换气系统的新型农户贮藏库窖建造模式和传统农户贮藏窖改造模式,通过在甘肃省定西市试验表明,与传统贮藏窖相比,℃,%,腐烂率降低30%以上,其中库窖建造模式已申报国家专利。
(二)种薯贮藏保鲜技术比较完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针对马铃薯种薯贮藏过程中提前发芽、失水、腐烂等关键问题,先后开展了马铃薯采后预处理技术研究、马铃薯安全高效防腐剂研究以及贮藏库环境调控等技术研究,已取得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目前已形成集马铃薯采收、预贮、药剂处理、环境控制技术于一体的全套马铃薯种薯贮藏保鲜技术。
(三)相关单位基本掌握了种薯贮藏库(窖)建设技术
近两年来,随着马铃薯增产增收项目的扶持和带动,我省马铃薯种薯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薯生产大户通过交流探索,形成了相对全面的薯贮藏库建设技术体系,特别是针对种薯贮藏过程中易腐烂等问题,形成了特有的通风技术体系,提高了贮藏库建设标准。同时,马铃薯种薯企业特别是专业合作社等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成了一定规模的种薯贮藏库(窖),建设生产用种贮藏库的热情不断加大。如:定西市甲天下马铃薯合作社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在安定区三个乡(镇)建成了生产用种薯贮藏库3座,
马铃薯生产用种薯安全贮藏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