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通假字、虚词、实词(180个).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通假字、虚词、实词(180个) 】是由【小sjj】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通假字、虚词、实词(180个)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初中文言通假字汇总
1、说yuè通,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3)公输盘不说《公输》
(4)秦王不说《唐睢不辱使命》
2、女rǔ通,
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3、知zhǐ通“智”,明智;智慧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亡wú通,
(1)日知其所亡《乐羊子妻》
(2)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5、屏bǐng通,
屏弃而不用《为学》
6、帖tiē,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7、尔ěr通“耳”,罢了
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8、见xiàn通,
(1)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才美不外见(表现)《马说》
9、竦sǒng通,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1:.
10、阙quē通,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
11、反fǎn通,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12、强jiāng通,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
13、曷hé通,
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
14、具jù通,
(1)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15、遽jù通,
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16、要yāo通,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17、坐zuò通,
满坐寂然《口技》
18、扳pān通,
日扳仲永谒于邑人《伤仲永》
19、攀bān通,
右手攀右趾《核舟记》
20、惠huǐ通,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1、厝cuò通,
2:.
一厝朔东《愚公移山》
22、陇lǒng通,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23、蕃fán通,
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24、那nǎ通,
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25、距jù通,
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26、诎qū通,
公输盘诎《公输》
27、诎qū通,
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28、圉yù通,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
29、有yòu通,
(1)舟首尾长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30、衡héng通,
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困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1、甫fù通,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32、与yǔ通,
3:.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33、错cuò通,
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
34、仓cāng通,
仓鹰击于殿上《唐睢不辱使命》
35、谕yù通,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唐睢不辱使命》
36、裁cái通“才”,仅仅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
37、材cái通,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38、以yǐ通,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39、唱chàng通,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40、被pī通,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41、食sì通,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马说》
42、趣qū通,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始得西山宴游记》
43、畔pàn通,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4、曾zēng通,
4:.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5、拂bǐ通,
入则无法家拂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6、属zhǔ通,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47、无wù通,
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48、直zhí通,
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
49、辟bǐ通,
故患有所不辟《鱼我所欲也》
50、邪yé通,
(1)其真无马邪?《马说》
51、辩biàn通,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52、得dé通,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3、信shēn通,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54、已yǐ通,
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55、不:fǒu通,
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
5:.
56、简jiǎn通,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57、徧biàn通,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8、有yòu通,“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9、支zhī通,
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60、被pī通,
同舍生皆被具绣《送东阳马生序》
练习反馈
判断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进行解释
宣王说之《滥竽充数》通,
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通,
轻寡人与《唐睢不辱使命》通,
吾材之敏,倍人也《为学》通,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送董劭南游河北序》通,
辙生十有九年矣《上枢密韩太尉书》通,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通,
宁可共载不《陌上桑》通,
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通,
最喜小儿亡赖《清平乐村居》通,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通,
止午、未、申三时《西湖游记二》通,
6:.
初中常用文言虚词汇总练习卷
一(以、而、之、其、于)

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
“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
据”等。如:
,投以骨——()
,为…——()?——()
,必以情。——()——()
二、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
结果时,可译作“以致”;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
如:——()——
()
,不以己悲。——()。——()
三、用作动词
如:。()
四、特殊用法:
1、通,。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2、动词,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演练: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7:.
策之不以其道。()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狼》

一、表顺接关系的连词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并且”。
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如: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二、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
如:。,而智术浅短。
三、特殊用法:
1而或:有时候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演练:
学而不思则罔()
8:.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环而攻之而不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面山而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青,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一、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
例如: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①公将鼓之。
4、宾语前臵的标志,无实义。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
①何陋之有?
5、定语后臵标志,无实义。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如:马之千里者。
二、作代词用:
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
例如:①具答之。②亲戚畔之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
9:.
例如:①渔人甚异之。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例如: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演练:
菊之爱,陱后鲜有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彼竭我盈,故克之。()
又数刀毙之。水陆草木之花。()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宋何罪之有?()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菊,花之隐逸者也。()
行不知所之。《庄子》()人皆吊之《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一、“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
如: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
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
二、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们”或“他(她、它)们的”,
有时也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其中的”。
如: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它们的)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他们的)
演练:
其如土石何?(表示语气,)
安陵君其许寡人。(加强语气,)
10:.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子其勉之!()
其一犬坐于前。()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在”、“向”、
“到”、“从”、“跟”、“对”、
“给”等。例如: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③舜发于畎亩之中(从)④欲报之于陛下也(向)
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如: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②皆以美于徐公。
三、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
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被”。
例: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演练: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葫芦臵于地()
11:.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语于富者。《为学》()
于时冰皮始解。袁宏道《满井游记》()
不拘于时。韩愈《师说》()
每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初中常用文言虚词汇总练习卷二

一、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è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
了”、“因为”等。如:
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wéi,)②不足为外人道也。(wèi)
③为楚造云梯之械。(wèi,)④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wèi,)
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wèi,)
二、当“为”作动词时,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
“当作”、
“成为”,“雕刻”,“是”等,如: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为宫室、器皿。()
④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
⑥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12:.
三、特殊用法: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演练:
山峦为晴雪所洗()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
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语气助词,起判断作用,可不译。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
字结尾,。
如: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演练:

一、疑问代词,可译为“”。
13:.
如:且焉臵土石(《愚公移山》)
二、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三、代词,相当于“之”。
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四、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
“”。
如: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演练: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判论战》)()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一、表示假设,可译为“”。
如: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二、表示转折,可译为“”。
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14:.
演练: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虽人有百口()
故虽有名马()
虽不能察()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
如: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②谓为信然。(《隆中对》)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作为词尾,译作“……地”。
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译作“”,“好像……似的”。。
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演练: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墨池记》)()
15:.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译作“”。
如: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
,译作“”。
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译作“”。
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相当于“”“”。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
如: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演练:
乃入吴寻二陆。(《周处》)()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
久而乃和()
16:.
课本中常见的180个文言实词
: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衣食所安
二卑:、
①非天质之卑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三备:
1、(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四被:
1、被于来世
2、皆被绮绣
五鄙:
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17:.
六毕:
1、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群响毕绝《口技》
七薄:
1、《岳阳楼记》
2、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薄如钱唇《活板》
八策:
1、执策而临之《马说》
2、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成语“束手无策”
九长:cháng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十称:
18:.
1、不能称前时之闻
2、先帝称之曰能
十一诚:
1、帝感其诚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十二惩:、
1、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
1、愿驰千里足
2、公将驰之
十四出:
1、方其出海门
2、出则方叔、召虎
3、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计将安出
十五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19:.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十六次:
1、(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十七箪: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2、一箪食,一豆羹
十八当:
1、当之无愧
2、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今当远离
4、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锐不可当”
:
1、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伐无道,诛暴秦
3、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不为苟得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二二敌:
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二三吊:
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
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
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1:.
二六恶:
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
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二八凡:
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
1、见方(方七百里)
2、长方形(方以长)
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三十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2:.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
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三三夫:
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J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
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23:.
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
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
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
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
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
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24:.
:
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
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
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
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
25:.
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
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
:
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
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
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
háo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6:.
2、hào,别号。(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
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2、忧患(无冻馁
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1、恩惠(大王加惠)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
死或以为亡)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3、穷尽,动词(尝
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
:1、平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
: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
敢加也)
: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2、一会儿(立有间)
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
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
之次所旁)
27:.
: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
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3、将要
(公将战)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
:1、借(每假借于人)2、依*(愿借子杀之)3、即使(借第令毋斩)
: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3、尽量,尽
可能(进尽忠言)
: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
使
:1、过了(居十曰)2、停留(不可久居)
: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
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
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1、同“俱”,全、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态)
: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分别(意难决舍)3、断然(故决然舍去)
: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4、极高的,陡峭的
:1、散开(曰出而林霏开)2、放晴(连月不开)3、打开(旁开小窗)
: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1、苦于(苦秦久矣)2、使……苦(苦其心志)3、愁(何苦而不平)
: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2、使……快乐(钟鼓乐之)3、乐趣(而
28:.
不知人之乐)
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v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3、认为……
有利可图

通假字、虚词、实词(180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sjj
  • 文件大小2.04 MB
  • 时间2022-11-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