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南康望湖亭①
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诗歌讲评
写作背景
《南康望湖亭》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之一。南康,指南康军,在今江西省。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苏轼在赴英州的途中经过安徽当涂,接到了谪贬惠州的诰命,便让次子苏迨到宜兴长子苏迈处暂居,自己和侍妾朝云,三子苏过奔赴惠州。八月经过南康时,苏轼作此诗。
南康望湖亭①
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萧条零落)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鄱阳湖中的大孤山)。
许国(以身许国,为国效力)心犹在,康时术已虚(政术见解不被采纳,成为虚有、空有)。
岷峨家万里,投老(到老)得归无。
诗歌讲评
(1)本诗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
【审题指导】
①首联是写什么?
②首联的特殊在什么地方
③自然景物的作用有哪些?
【自然景物的作用】
、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心情、暗示人物命运
(推动)情节发展(铺垫)……
题目讲解
(1)本诗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
【文本信息】
八月渡长湖,萧条(萧条零落)万象疏。
【参考答案】
①照应诗歌题目“南康望湖亭”;
②交代渡湖的季节与地点;
③奠定全诗凄凉感伤的情感基调(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每点1分)
题目讲解
(2)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4分)
颔联: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审题指导】
写景艺术(写景手法)
①修辞(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借代、设问、反复、用典)
②表现手法(对比、衬托)
③多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④两个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⑤空间的角度(远
南康望湖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