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学概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学概论
形象,是意蕴的体现。语言,是形象的彰显。表达意蕴没有比形象更好的,表述形象没有比语言更详尽的。语言在形象中产生,所以通过探求语言可以体察形象。形象在思想中生成,因此推究形象能够了解想法。思想凭借形象展现,物象通过语言显扬。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
“文本”,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中外文论史上,都曾有人把文学文本的构成,看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王弼的理论指导意义:
文本的多层次结构的特点给我们指出文学实践中的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创作途径,即文学创作先有意,后生象,再显现于言;另一条是阅读途径,即光从言语入手,去把握形象,然后通过形象去把握意蕴。
创作途径:意---象---言
接受途径:言---象---意
(一)文学言语层面
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必须加以说明。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使语言产生新鲜感)
(二)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4、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形象的这种不确定性,不但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由文学形象不确定性所留给读者的想象的余地,更能使读者在想象和再创造中获得愉悦,从而使文学形象更富于魅力。在这一点上,其他艺术形象(音乐除外)则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一) 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第一是历史内容层。
第二是哲学意味层。
第三是审美意蕴层。
二、“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王国维《人间词话》)从意境的角度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以名句的句眼为例,说明境界呈出之情形。王国维从读者对作品的感悟的角度来说明句眼的作用和意义。有了这样功用明显的句眼,作品之境界不耐细思而自然呈现出来。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闹”字是句眼,因为宋祁“浮生长恨欢娱少”,又适逢“绿杨烟外晓寒轻”,所以对于枝头红杏的喧闹,才会特别敏感。句中的“闹”是闹腾、喧闹的意思,大概枝头红杏密集,似乎彼此在争抢有利位置而挤挤挨挨,互不相让;又似乎经历了一冬的沉寂,所以面对春天,红杏争相表达着激动欣喜之情。原本是一句写景之作,因为
“闹”字的点缀,景物中所包含的情感也就彰显出来了。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也有类似之妙,月儿照花,花儿留影,也是常见之静景,自有一种静谧的情调。但张先缀一“弄”字,将静景变得流动起来,在静谧之外,更增添一分悠闲的动态之美。这里的“弄”是摆弄、赏玩的意思。而且这一“弄”字与“云破”的情形也有一种逻辑上的关系,都表明了当时风力的存在。盖风吹方能云破,风动花枝才能使花影随之摆动,“弄”字的拟人意味颇值得玩味。
两处句眼,虽然都是以动词带出境界,但意味各有不同。宋祁的“闹”只是一种感觉中的动态,并无喧闹的实际情形,兼有听觉的吵闹与视觉的拥挤两层意思;而张先的“弄”则是对一种实际动

文学概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60933426
  • 文件大小55 KB
  • 时间2017-08-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