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湘戏进京的文化自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湘戏进京的文化自信
〔摘要〕2016年湘戏晋京,12台湘戏在北京戏剧舞台崭露头角,受到首都观众热烈欢迎,呈现了湖南戏剧界的文化自信与艺术气度。
〔关键词〕湘戏晋京文化自信
2016年从炎夏到金秋,从全国基层院团戏曲汇演、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到湘戏进京的独立方阵,季节推移,林林总总,湖南戏剧界前所未有地以多剧种整体进京的面貌,接连向首都观众奉献了12台优秀剧目,呈现出湘戏进京的文化自信与艺术气度。
从7月26日的《烧车御史》首度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亮相,到9月20号《赵子龙计取桂阳》在长安大戏院收官,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这两个戏都是来自基层涟源和桂阳的两个县级剧团,泱泱湖湘,惟楚有才,省市级别的剧团好戏何其多也,为何偏偏选两个县剧团,呈现出“凤头豹尾”的美感和力度?
这就是湖南戏剧界的文化自信、远见卓识和艺术品德。尽管县剧团的财力薄弱,当初涟源启动排戏的时候,是由剧团演职人员凑齐了90万开排的,桂阳的创牌也打的是大家七拼八凑的“融资牌”,可是大家一定要为本地的文化名人谢振定和赵子龙添彩,一定要为县级剧团和湖湘文化争光;这种向上的精神和文化的自信,使得他们从县城、省城一路演到京城,并在收获了京城观众与专家的肯定与建议之后,还将精益求精、更进一步地将载誉而归的剧目,打造成精品,回馈到本地的老百姓当中去,让百姓们欣赏、分享、共享经过层层历练之后,本土戏剧和地方文化所呈现出来的精神盛宴和共同的荣光。这种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过程,最终归结到还戏于民,回归大众,共享精品剧目的审美目的上,这就是戏剧人的一种文化德行和高尚情操。湖南省文化部门敢于给县级单位以机会,用两个基层院团的新创剧目去京城先行和殿后,这哪里仅仅是一种文化自信,其背后呈现的更是一种艺术良知和文化功德。
大量启用中青年艺术家作为湘戏进京的创作与呈现主体,这既体现出湖南文化界的文化自信,更展示出管理部门的战略眼光。为了湖南戏剧的明天和后天,必须要不拘一格启用新人,这样的文化气度才具备宽广而博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流动的美感。
从编剧来看,国戏毕业生尹雨的《烧车御史》,充分显示出年轻人的朝气与锐气;国戏校友龚孝雄的《赵子龙》,将桂阳的文化原型人物顺向延伸,古意盎然。董芳芳的《天使合唱团》,也与年轻人的心态十分合拍。从导演方面来看,目前湖南最有实力的中年导演何艺光,作为文化部“千人计划”戏曲导演班的班长,在本次的12台剧目当中,就分别导演了《齐白石》、《孟姜女》和《我叫马翠花》等剧目,一位导演就占了四分之一的篇幅,这当中所付出的心血、智慧与汗水,大家都会想见其成功之前的无比艰难。至于《烧车御史》的导演张卓,国戏毕业之后稚气未脱,却也在资深导演童晓阳先生的提携下,将一部大戏执导得有声有色。贺希娟作为国戏的优秀硕士之一,她把《赵子龙》排得古风可鉴,格局初成,同样令人惊艳。至于舞台表演和音乐舞美方面的青年才俊,在这12台剧目当中,占有较多的配额,已经难于一一尽数了。
大家都知道,启用中青年创作人才具备风险,在成败的系数和毁誉的可能之间,都将是一种冒险的博弈,是一种成败未卜的担忧。可是,像京城和一些地方的剧团一样,总是将担子压在名编名导名音乐名舞美名演员的肩头上,稳则稳一点,但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堪忧。湖湘人把更多的创造权重投向年轻人,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投资戏剧文化代有传人的宏图愿景

湘戏进京的文化自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edkcbx064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7-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