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边坡工程》
课程设计指导书
叶四桥编
重庆交通大学
2015年2月
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依据地质工程专业教学培养计划要求,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边坡工程》课程教学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思维、规范应用、绘图、编制报告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一般边坡支挡结构分析、计算、方案拟定、工程图绘制、工程量计算和施工组织设计等技能。
二、任务和要求
本本课程设计取材于巫山-巫溪公路改扩建工程,选择了一段边坡路段,为岩质深路堑边坡。为教学需要进行了适当的精简,要求学生在学完《边坡工程》课程后对该段边坡进行系统方案论证、比选和施工图设计。因课时关系,对于该边坡学生可选择单侧边坡进行设计,支挡方案选择一种做至施工图设计深度。
设计成果及提交文件:
1、最终设计报告及计算书。
2、边坡支挡设计方案平、立、剖面图。
3、排水、支挡结构设计图及必要的大样图。
三、设计基础资料
1工程概况
拟建路段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安子平,位于现有公路左侧约38m,起止里程为K96+530~K96+690,全长160m,,设计为二级公路,线路呈‘∽’,%~%,比现有公路坡度小,~,~,,最小挖方高 。
1
2工程地质条件
本区属构造剥蚀中低山斜坡、陡坡地带,地势总体南高北低,~,斜坡坡向320?~330?,坡度30?~35?,局部达40?,斜坡顶部较缓,呈阶梯状平台,上部较缓,现被垦为旱地,区内基岩出露零星,拟建区植被发育。
地层岩性
拟建路段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dl+el)及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砂岩、碳质泥岩,现分述如下:
(Q4dl+el):黄褐色、灰褐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碎石、块石不均匀混合组成,碎石含量约50%~60%,成分以砂岩为主,呈强风化状态,粒径一般2~8cm,棱角状,粉质粘土含量约
40%~50%,呈可塑状,区内均有分布,~。
(T3xj):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细粒结构,中厚层构造,按风化程度可分强弱风化两亚层,现分述如下:
1强风化砂岩:灰白色,节理裂隙发育,大部分原生矿物已被破坏,岩心破碎,区内仅在ZK69分布,。
2弱风化砂岩:浅灰色,节理裂隙较发育,部分原生矿物已被破坏,岩心较完整,。 3炭质泥岩(T3xj):弱风化状态,灰黑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隐晶结构,薄层状构造,含碳量30%~40%,节理裂隙发育,裂面光滑平直,~。
地质构造
区内构造属朝阳--官阳背斜南翼,出露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岩、炭质泥岩。区内基岩呈单斜产出,走向及倾向沿公路略有变化,产状为163°∠54°,主要发育二组节理,J1:产状354°∠76°,节理面粗糙,微张,充填泥质,间距1条/ ,J2:产
边坡工程 课程设计指导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