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流传史.doc《茉莉花》流传史
巴罗版《茉莉花》的旋律在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中反复响起。然而,很少人知道的是,出产民歌《茉莉花》的中国在汉代以前是没有茉莉花的,这种长着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的植物是“舶来品”,原产印度和波斯湾一带,一千多年前由阿拉伯和印度传入我国,最早见于福建、广东。如今,我国茉莉花的种植面积已
经占到世界种植面积的65%,年产量居世界首位。
《茉莉花》“前身”歌词
清朝乾隆二十九至三十九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刊载《茉莉花》“前身”歌词的出版物,是由玩花主人选辑、钱德苍增辑的木刻本。此刻本尽管没有曲谱,仅是当时民歌流传的记载,却是对后来的流传具有“基础”意义的歌词。在《缀白裘》第6集卷一《花鼓》一折中的《花鼓曲》中,共有12段唱词,前两段词为:
“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有朝一日落在我家,你若是不开放,对着鲜花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的花开赛不过了他。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
后来的人有的只用《花鼓曲》第一段唱词的重叠句“好一朵鲜花”,便称为《鲜花调》,也有从第二段唱词“好一朵茉莉花”为基础发展的,便称为《茉莉花》,但二者都属于“同宗”民歌。清道光元年(1821年,另一说道光十七年即1837年),有一位
“贮香主人”编写了一本小百科知识全书《小慧集》,其中收录了“箫卿主人”的《鲜花调》工尺谱,这是国内关于《茉莉花》最早的歌谱。其歌词是:“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飘来飘去落在我的家,我本待不出门,就把那鲜花儿采。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卉怎及得他,我本待采一朵戴,又恐管花人来骂。”
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
“我从未见过有人能像那个中国人那样唱歌,歌声充满了感情而直白。他在一种类似吉他的乐器伴奏下,唱了这首赞美茉莉花的歌。”1804年,一个叫约翰?巴罗(John Barrow)的英》(Travels In China)中,称《茉莉花》“似乎是中国最流行的歌曲之一”。根据我国音乐理论家钱仁康考证,《茉莉花》是“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
其实早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卢梭的《音乐辞典》中就收有中国民歌《茉莉花》。
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年),巴罗来到中国,任英国首任驻华大使马戛尔尼伯爵的秘书。1794年,巴罗卸任,途经广州返回英国。在广州停留期间,巴罗与使团听事官西特纳(Johann Christian Hittner)听到了《茉莉花》,非常喜欢,就把歌曲收入10年之后出版的《中》书中的《茉莉花》英译歌词,是该曲在欧洲最早的英文记载,此外,他在欧洲音乐史上最早对《茉莉花》采用五线谱记谱,使西方人能够开始传唱《茉莉花》。
巴罗在《中》中写道:“这首歌朴素的旋律被西特纳先生记录了下来。据我所知,这首旋律在加上了引子、尾声、伴奏和欧洲音乐中所有花哨的技巧后,在伦敦出版了。只是这样一来,这首歌再也不是中国朴素旋律的音乐标本了。因此我还它以不加修饰的本来面目,正像那个中国人演唱和演奏的一样。”从这段内容看,巴罗版的《茉莉花》比当时已经在西方传唱的其他版本更接近原型。与其后中国出版的《小慧集》中的《鲜花调》歌词相对照,两者何其相
《茉莉花》流传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