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扬州地区人口与种族简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扬州地区人口与种族简论.doc古扬州地区人口与种族简论
一切文化的创造都离不开人类,通过对不同地域土著人口和种族的考察,可以更好地廓清地域文化特性。文化有两大属性,一个是民族性,一个是时代性。文化首先隶属于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即使因为气候、战争、政治等等因素,导致了该地区人口的迁移或者“清洗”情况,也不能否认和漠视对土著人口和种族的考察价值。



早在旧石器时代,古扬州地区就有人类居住。1954年6月,在苏北泗洪下草湾引河岸上发现了一段被称为“下草湾人”的股骨化石,考古界一般都认为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
考古学界把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划分为江淮地区、皖南和宁镇地区、太湖流域。处于江淮地区的扬州,已经发现的人类遗址,主要集中在江淮东部地区。其中著名的有:在淮河南岸的阜宁陆庄和梨园、淮安青莲岗、茭菱集等遗址;在今扬通古沙堤的北缘的海安青墩和吉家墩、东台开庄等遗址;在高邮湖以东的高邮龙虬庄、唐王墩、周邶墩,兴化南荡王家舍等遗址。从目前对南荡、高邮龙虬庄、青莲岗等文化遗址的挖掘来看,发现古扬州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大量人类墓葬遗骸,出土了大批陶器、骨器等生活用品,社会经济生活已经有非常明显的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渔猎业。
古扬州地区的居民属于淮夷民族(又说古扬州地区居民是古越人,这里采用百越为东夷民族南迁的观点,所以,把古扬州地区的居民看成淮夷民族)。淮夷是生活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东夷民族的一部分,在夏朝以前,东夷民族主要生活在今山东、河北等地,传说中的东夷部落首领蚩尤和华夏的炎黄部落争战失败以后,除了一部分融合汇入炎黄部落之外,有的则南迁至黄淮和江淮之间的广大地区,人们遂把定居在淮河流域一带的东夷民族称为淮夷。在后来淮夷和中原民族的长期战争中,淮夷势力逐渐被驱赶至江南,乃至成为南方百越民族的一支,有人认为东夷也是今天苗族的祖先。据《逸周书?王会》记载,参与成周之会而立于会堂东部面向西者有“东越”“瓯人”“於越”“共人”等部落,孔晁注:“於越,越也。”“共人,吴越之蛮。”依照孔晁注及其在会堂上与相邻诸国位次,这里的“共人”当指干国之君。古音共属东部、见纽,与聆(属侵部、见纽)等相近;而聆与干(属寒部、见纽)为双声字。“共”可通于“干”。如此,在商周之际干国已存在于吴越地区。既然以干、越并称代表此一区域,则其当属具有实力地位的较大土著国。后国灭而地归于吴,故吴亦可以“干”为代称(曲英杰《长江古城遗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31~332页)。
假如此说正确,我们对于古扬州地区人口种族问题,至少可以获得如下两个方面的认识:
一方面,古扬州地区土著民族是与中原民族有别的夷人。扬州的土著民族是与中原民族不同的淮夷民族,必然对扬州此后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学成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在今天扬州西部仪征市境内,早年曾在破山口土坑竖穴墓中出土有西周时期青铜器,近年在神墩遗址中发现了西周早期至春秋时期房屋建筑遗迹,出土器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其实正是东夷民族不同于中原民族创造的文化表现,而且,与中原文化带有鄙夷的色彩称呼其他文化为落后的
“蛮夷”相反,“东夷人所创造的文化,是人类最古老、最辉煌的文化之一,它又因其地理位置而被称‘海岱文化’,它相对于组成华夏文化的其他谱系来说,是处于高度领先地位的。”(任重:《东夷文化的历史沿

古扬州地区人口与种族简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2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