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章僧人赞佛诗颂.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第三章僧人赞佛诗颂 】是由【落意心冢】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三章僧人赞佛诗颂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三章僧人赞佛诗颂
WehavemanyPowerPointtemplatesthathasbeenspecificallydesignedtohelpanyonethatissteppingintotheworld
一、佛教诗颂创作的三种类型
1、僧人的一般诗歌作品
“诗僧”
2、宣扬佛教信仰的通俗诗
王梵志、寒山
3、禅宗的偈颂
开悟偈、示法偈、投机偈、明志偈、顺世偈
二、历代著名诗僧
1、东晋支遁(314-366)
东晋高僧。本姓关,字道林。世称支公,亦称林公,别号支硎。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
他精通老庄之说,佛学造诣也很深,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创立了般若学即色义,成为当时般若学“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善草隶,好畜马,有诗文传世。
支遁轶闻
支道林因人就深公(竺道潜)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世说新语·排调》(《高僧传》卷四竺法潜(即竺法深,深公)传中,深公答语是:“欲来辄给,岂闻巢、由买山而隐。”)
“支遁初求道,深公笑买山。”(孟浩然《宿立公房》)
支道林还东,时贤并送於征虏亭。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谢万石後来,坐小远。蔡暂起,谢移就其处。蔡还,见谢在焉,因合褥举谢掷地,自复坐。谢冠帻倾脱,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觉瞋沮。坐定,谓蔡曰:“卿奇人,殆坏我面。”蔡答曰:“我本不为卿面作计。”其後,二人俱不介意。——《世说新语·雅量》
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世说新语·言语》(《建康实录》卷八引《许玄度集》云:“遁字道林,常隐剡东山,不游人事,好养鹰马,而不乘放,人或讥之,遁曰:‘贫道爱其神俊。’”)
支公好鹤,住剡东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sha,阴平)其翮(he,阳平)。鹤轩翥(zhu,去声),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支公养马复养鹤,率性无机多脱略。
天生支公与凡异,凡情不到支公地。
——皎然《支公诗》
“吾以为即色是空,非绝灭空,此斯言至矣。何者,夫色之性,色虽色而空。如知不自知,虽知而恒寂也。”
——慧达《肇论疏》
“夫色之性,色不自色。不自,虽色而空。知不自知,虽知而寂。”
——《中论疏记》引《山门玄义》
“夫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色不自有,虽有而空。故曰色即为空,色复异空。”
——《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
《四月八日赞佛诗》(支遁)
三春迭云谢,首夏含朱明。祥祥令日泰,朗朗玄夕清。
菩萨彩灵和,眇然因化生。四王应期来,矫掌承玉形。
飞天鼓弱罗,腾擢散芝英。绿澜颓龙首,缥蕊翳流泠。
芙蕖育神葩,倾柯献朝荣。芬津霈四境,甘露凝玉瓶。
珍祥盈四八,玄黄曜紫庭。感降非情想,恬怕无所营。
玄根泯灵府,神条秀形名。圆光朗东旦,金姿艳春精。
含和总八音,吐纳流芳馨。迹随因溜浪,心与太虚冥。
六度启穷俗,八解濯世缨。慧泽融无外,空同忘化情。
《咏怀诗五首》选一(支遁)
晞阳熙春圃,悠缅叹时往。感物思所托,萧条逸韵上。
尚想天台峻,仿佛岩阶仰。泠风洒兰林,管籁奏清响。
霄崖育灵蔼,神蔬含润长。丹沙映翠濑,芳芝曜五爽。
苕苕重岫深,寥寥石室朗。中有寻化士,外身解世网。
抱朴镇有心,挥玄拂无想。隗隗形崖颓,冏冏神宇敞。
宛转元造化,缥瞥邻大象。愿投若人纵,高步振策杖。
注:晞(xi,阴平),泠(ling,阳平),籁(lai,去声),苕(tiao,阳平),隗(wei,阴平),冏(jiong,上声),
2、东晋慧远(334-416)
东晋高僧,道安的弟子。俗姓贾,雁门楼烦(约在今山西宁武附近)人。博综六经,尤善老庄。二十一岁往太行恒山(今河北曲阳西北)参见道安,听讲《放光般若》,豁然开悟,从而出家。后半生入庐山住东林寺,领众修道。善般若,并兼倡阿毗昙、戒律、禅法。曾与刘遗民等人,在阿弥陀像前立誓结西方净土社,后世尊为净土初祖。
著述甚丰,原有文集12卷。今存如《三报论》、《沙门不敬王者论》等,是佛教史上有名的护法文章。热心文学创作,诗歌今仅存《庐山东林杂诗》一首;另有《庐山记》,是优秀的山水文。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陆鸿渐即陆羽,隐士,著有《茶经》

第三章僧人赞佛诗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落意心冢
  • 文件大小767 KB
  • 时间2022-12-15